|
8月15日,中國第16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邀請聯合國雇員攜家人參觀中國維和營區。這是部隊指揮長黃雲(左一)向來賓介紹中國“一帶一路”倡議。 |
中評社北京8月17日電/在中國赴黎巴嫩維和部隊營區,記者們遇到了很多的“沒想到”——有官兵利用廢舊材料建造的微縮長城、“貓熊”園區,有中國臉譜、十二生肖、十八般兵器文化墻,還有個3米高的中國版“藍盔勇士”機器人模型——頭戴藍色貝雷帽,身披白色盔甲,一身鋼筋鐵骨,形態威猛剛強。距離祖國近萬公里的地方還有多少“沒想到”?
走出國門,一舉一動代表中國軍隊形象;異國他鄉,一言一行展示和平使者風采——
中國營裡的“中國範兒”
“把我的小兒子帶到中國讀書吧?”
在中國赴黎巴嫩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營區,中文流利、談吐幽默的“老默”,一把將3歲的小兒子推到我們面前。
48歲的聯合國雇員默罕默德,是土生土長的黎巴嫩人。因為工作需要,他學會了中文,經常與中國維和官兵交流。時間久了,關係熟了,大家就都叫他“老默”。
“老默”的小兒子,忽閃著大大的眼睛看著我們,像個瓷娃娃。“老默”說,中國很先進,文明程度高,真想把孩子送到中國讀書。
中國,是“老默”心馳神往的美麗國度。雖然沒有機會去中國,但能經常來到中國維和部隊營區,與中國維和官兵一起共事,感受中國軍營文化氛圍,“老默”覺得非常開心。
與“老默”一樣,來到中國維和部隊營區,我們也倍感親切。只是,慢得像蝸牛一樣的網速和手機上的雙時鐘提醒我們,這裡與國內有5個小時的時差,距離祖國近萬公里。
在這裡,我們遇到了很多的“沒想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