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資料顯示,“巨浪-2”潛射洲際彈道導彈,是東風-31彈道導彈的改良型,是我國二次核打擊的主力,構成核三位一體的重要一環。但也有專家認為,“巨浪-2”潛射彈道導彈和東風-31彈道導彈早在設計階段就一同研製,總體方案設計兼顧了兩者需求,“巨浪-2”不是簡單海基版的東風-31,而是進行了很多改進。
王強介紹,“綜合媒體報道,‘巨浪-2’型導彈應該是採用三級固體火箭發動機,起飛重量超過50噸,能攜帶多枚分導核彈頭,射程達到8000公里左右。‘巨浪-2’性能接近法國的M45導彈和俄羅斯‘布拉瓦’導彈,但與美國‘三叉戟’Ⅱ D-5導彈相比,在射程、投擲重量、彈頭數量、精度等方面仍有差距。”
潛射導彈技術僅少數國家掌握
境外媒體報道稱,“巨浪-3”潛射導彈的總體性能要比“巨浪-2”先進一代,達到或超過美國“三叉戟”Ⅱ D-5的水平。
作為美國海基核力量的核心,“三叉戟”Ⅱ D-5導彈可以攜帶8具MK-5再入載具外加8枚47.5萬噸的W-88核彈頭。其射程高達11000公里,可以使美國核潛艇在港口內發射“三叉戟”Ⅱ D-5導彈,打擊北半球的任何一個位置。
王強介紹,“三叉戟”Ⅱ D-5導彈的核心技術主要集中在彈體、發動機、制導等多方面。該彈外殼採用凱夫拉環氧樹脂纖維纏繞,具有強度大、重量輕的特點。發動機則應用推力矢量控制技術,柔性接頭技術,加上先進焊接技術,不但保證了大推力需要,也提高了發動機的可靠性。D5彈採用MK-6星光制導技術,並通過新型轉化器並和新制式系統軟件,與GPS系統形成了高效複合制導,在快速反應與作戰瞄准綜合系統配合下,顯著提高了發射準備操作自動化程度,使導彈重新裝定諸元時間大為縮短。更值得關注的是,“三叉戟”ⅡD-5的再入載具圓概率誤差可到90米。
“需要指出的是,潛射彈道導彈技術門檻較高,對整體國防科技實力依賴性強,一般被認為是大國的利器,除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外,很少會有國家投入資源進行研發。”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