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印尼華僑華人:經商致富 興族群廣施文教
http://www.CRNTT.tw   2016-12-09 00:12:42
中華文化公園內的孔子像。
  中評社香港12月9日電/“日久他鄉即故鄉,晨昏須上祖宗香。”這句詩描述了印尼華僑華人的生活,他們在異鄉闖蕩,為了更好的生活,把異鄉當成故鄉,努力打拼經營自己的事業,但無論何時都心系故土,勿忘根源。

  南方日報報道,據史料記載,最早從9世紀下半葉晚唐(約公元879年)開始就有廣東人赴印尼謀生,印尼華人的先祖在1000多年前漂洋過海南渡,落地生根。

  在印尼首都雅加達,南方日報記者先後探訪了印尼唐人街和錯落其間的中國寺廟、遠在郊區的印尼客家文化博物館、印尼客屬聯誼總會、廣肇總會以及印尼-中國經濟社會與文化合作協會,追尋華僑華人先民為中印文化交融做的貢獻。

  歷史

  蘭芳共和國印記華人南洋史

據印尼政府2014年公布的數字,印尼有300多個民族,華人約占人口總數的5%,超過1000萬人。但華僑華人來到這個國度,卻經受了比其他地區更為曲折的融合歷程。

  黃昆章所著的《印尼華僑史》中寫道,漢代可以作為印尼華僑史的序幕,唐代可作為印尼華僑史的開端。至宋代,特別是南宋時期,印尼華僑社會初步形成。元末明初,印尼華僑社會已經相當繁榮。

  最早從晚唐(約公元879年)開始,就有廣東人移居印尼。早期許多廣東人前往南洋謀生,其中有些人擅長經商,頗受當地酋長的敬重。乾隆年間,一個在南洋歷史上頗有影響的人物羅芳伯登上了歷史舞台。

  據史料記載,廣東梅縣客家人羅芳伯“少負奇氣,生性豪邁,行俠好義,喜結納”。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35歲的羅芳伯決定下南洋謀生,歷經風浪,從一個叫“三發”(今天的印尼西加裡曼丹省)的地方上岸。

  起初,羅芳伯以教書為業,他有文化、有膽識、有才能,又懂武術,身體壯實,既能團結僑胞,又能與當地土人合作,深受當地人民和華僑的擁戴。羅芳伯在站穩腳跟後,積極聯絡當地土族頭領,成立華僑與當地民衆相結合的軍隊。

  1777年,羅芳伯與潮州人陳蘭伯一起在東南亞西婆羅洲(現稱西加裡曼丹)坤甸成立了“蘭芳公司”,是個類似於東印度公司的含有政治色彩的團體組織。由於不少當地土著酋長都要求蘭芳公司保護他們,羅芳伯又在坤甸成立“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并擔任共和國元首,總攬國家保安及各部族之間的協調工作。而各部族的內部事務,仍然由酋長負責。在國勢最高峰時,蘭芳共和國的勢力範圍占有整個婆羅洲。歷史上,蘭芳共和國也曾向清朝稱臣,并派員前往北京朝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