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教育對外開放需扎根中國大地 
http://www.CRNTT.tw   2016-10-08 10:51:55
  中評社北京10月8日電/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是中國教育的發展方向。筆者認為,教育發展既要吸收借鑒世界上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更要遵循教育規律,扎根悠久歷史的中國沃土:

  一要增強中國聲音。在世界教育規則制定和全球教育制度談判中,增強中國聲音十分必要。只要我們主動作為,創新思路,開辟路徑,就能夠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步伐。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國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步,完全不必妄自菲薄,我們有底氣在世界教育大家庭中平等交流,對話合作。從現實的維度看,應不斷增強我國的制度性話語權,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經社會等機構或者夥伴國家在教育領域深度合作,爭取21世紀下半葉成為教育強國。

  二要推廣中國文化。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化的傳播需要借助於一些有形的手段。為了讓人們更深入地了解、接受中國的傳統文化,也為了讓中國文化“走出去”。在這個過程中,教育是最重要的、影響最為深遠、成效最為明顯的對外交流的窗口。學校特別是大學要主動承擔起引領社會文化、積極開展國際交流的責任,不斷提升服務國家文化外交戰略的能力。既要通過高質量的中外合作辦學,大力引進國外優質的文化教育資源,構建高端國際型文化人才培養體系;又要通過在海外建立孔子學院,開設孔子課堂,組建中國學術研究中心等,作為開展國際文化交流的平台,達到與世界各國文化進行對話的目的。同時,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慕課,擴大中華文化的海外影響。

  三要發展中國經驗。我國教育思想源遠流長,長期以來,教育工作者繼承傳統、博采眾長,在實踐基礎上形成了有影響力的教育理論、教學流派,積累了特色鮮明的本土經驗。我國引領了新世紀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潮,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並形成了自己的經驗,引起一些國家的高度關注,他們希望通過了解和借鑒中國的發展經驗來指引本國的高等教育發展。但是,目前我國不少大學鼓勵“全英文”授課,唯“ESI”是瞻,輕視傳統的文史學科,以為這便是教育“國際化”、教育開放,以為這就是“大勢所趨”。其實,中國的教育方式能夠得到不少發達國家的肯定,和國家對教育的重視、投入、探索和取得的成績不無關係。我們對本土教育應有高度自信,應及時總結、推廣經驗。

  四要傳播中國模式。就在人們熱議中國教育模式是否落後了的時候,英國媒體報道,英格蘭約8000所小學在數學課堂上採用“中國模式”。英國教育部決定,在未來4年投入4100萬英鎊,用於改善該國數學教學,並保障“中國模式”的推廣。有媒體稱,雖然有人批評中國學校僵化呆板,但事實勝於雄辯,中國學生表現超過許多西方國家的學生。也有評論認為,中國學校是考試工廠,不該複制其模式。應當說,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教育模式。儘管我國的教育模式飽受爭議,但其優點也眾所周知。沒有一成不變的教育模式,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教育模式。這也正是中國教育在對外開放、改革發展中不斷反思、不斷取得進步的原因。

  (来源:光明日報)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