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指針通過後,日美同盟合作機制也發生了重大調整。以往只有在日本“有事”或發生“周邊事態”時才會啓動的同盟協調機制今後將向常態化設置方向轉變。2015年11月,作為新日美同盟協調機制的重要構成部分,日美同盟協調組正式啓動。日方代表有:內閣官房(包括國家安全保障局)、外務省北美局、防衛省防衛政策局、聯合參謀部及其他有關部門代表;美方代表有:國安會、國務院、國防部長辦公室、參謀長聯席會議、太平洋美軍司令部、駐日使館、駐日美軍司令部及其他有關部門代表。該機構與已有的日美聯合委員會密切合作,主要負責日美防衛合作政策層面的協商。此外,日美還采取相互派遣聯絡官的方式,加強部隊運用方面的協調。新指針出台後,日本還有意公開了“日美共同作戰計畫”擬定機制的存在,再也不像以往那樣遮遮掩掩,只承認進行了有關研究,而不承認“共同作戰計畫”本身的存在。新版白皮書稱,這樣做是為了“提升日美同盟的威懾效果”。
“周邊威脅”濫調
——為修改和平憲法制造借口
新版白皮書與2005年以來的其他版本白皮書一樣,充滿了“周邊威脅”的陳詞濫調。
這不僅是為自身發展軍力尋找借口,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對內強化所謂的“周邊威脅”認知,渲染危機感,為安全政策轉變進行輿論鋪墊和思想“洗腦”。
日本原防衛大臣中穀元在新版白皮書卷首序中寫道,“日本的安全環境日益嚴峻,包括亞太地區在內的全球力量對比正在發生變化。朝鮮年內進行核試驗、發射彈道導彈……中國在東海、南海單方面改變現狀,展開加劇形勢緊張的行動……”除了渲染中國和朝鮮的威脅,白皮書還提到與俄羅斯和韓國的領土爭端。白皮書宣稱,日本准備單獨或者與美國一道,“以實力維護地區和全球的穩定”。這意味著,日本防衛力量儼然准備像美軍一樣,充當“國際警察”,必要時甚至介入地區或他國的安全事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