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8日電/盛夏時節,空軍某師飛越上千公里參加聯合演練。記者欣喜地看到,“戰機天上飛,保障車隊地上追”的場景不見了,保障工作全部轉交任務機場完成。
解放軍報報道,“過去,轉場演訓只能依靠自我保障,難以跟上實戰化訓練的需要。”談及過往的一幕幕,該師領導深有感觸地說,“帶著‘壇壇罐罐’上戰場,如何能打贏?”
如今,隨著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持續推進,全軍部隊圍繞聯戰聯保展開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保障自成體系、小而全、大而全的格局逐步被打破,趟開跨單位保障、跨軍種保障的新路,保障打贏現代戰爭的能力顯著提升。
第42集團軍後勤部部長施培城談到:“未來作戰既是信息火力的對抗,更是保障力量的比拼。後裝保障力量只有融入體系訓練,經受實戰環境檢驗,才能實現平時練保障,戰時保打贏。”
走訪三軍,記者感到,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對我軍保障力量建設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許多深層次的保障問題仍需要各級重視——
某師通信設備由不同部門配發,維修工具和零配件不配套、不通用,增添了戰場保障難度。官兵呼籲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簡化戰場保障條條塊塊。
一次演練,某炮兵旅後裝指揮所擬制保障計畫時,資源分配不科學、不精細,將大部分彈藥交給伴隨保障群運行,結果伴隨保障群因隊形龐大暴露行蹤,遭“敵”火力打擊後造成前方彈藥供不上。
某機步團遠赴千里參加實彈演練,派出一個排押運彈藥。其實,演練地域附近就有一個彈藥倉庫。該團領導感慨:“平時訓練不打通保障鏈路,戰時又如何做到需求實時感知、行動全程管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