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標准6”由“標准2”改進而來,2013年服役,主要用於攔截飛機、巡航導彈和反艦導彈,由“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和“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裝備的Mk-41通用型垂直發射裝置搭載和發射,飛行速度3.5馬赫,射程400公裡,若用於反艦,相當於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
防空導彈具備高速、高機動性,用於打擊低速、低機動性的水面和陸上目標時,難以攔截。“標准6”用於反艦,增強了戰鬥水面艦艇的反艦能力,可為海上編隊指揮員提供一種新的作戰能力和更豐富的戰術選擇。
“分布式殺傷”是2014年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根據瀕海戰鬥艦編隊對海上、陸上目標打擊的兵棋推演結果,針對水面艦艇反艦能力的不足提出的,是水面艦艇作戰概念,但同樣適用於對陸打擊。此外,還可拓展到執行聯合反潛、聯合搜救等任務領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分布式殺傷”非常適合島嶼作戰。面對周邊海域分布式水面艦艇實施的協同打擊,即使島嶼擁有一定的陸基空中力量,也很難判斷來襲方向,組織防禦的難度大大增加。
“分布式殺傷”最有潛力發展或移植成為戰區級的海上聯合防空反導作戰概念,這是由防空反導體系作戰的特點決定的。不難設想,在“協同交戰系統”支持下,廣闊海域分布的水面艦艇聯合作戰,聯合感知空中威脅、提前預警來襲目標、確定最佳攔截方案,作戰能力和效率都將得到極大的提高。
為謀求相對中俄等潛在對手的不對稱軍事優勢,美國積極推動實施“第三次抵消”戰略,其中,技術和作戰概念創新是關鍵。今年4月12日,在美國參議院武裝力量委員會聽證會上,美國國防部披露了為支持“第三次抵消”戰略,美軍將重點建設的作戰能力。顯然,“分布式殺傷”是“第三次抵消”戰略框架內發展出來的作戰概念。目前,“分布式殺傷”還只是一個戰術層次上的作戰概念,但因其具有內涵上的合理性,將不斷得到完善、升級和拓展。(作者:李大鵬——單位:海軍工程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