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習慣就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做到相信儀表,必須做到人機合一,這樣在能見度極低的情況下,才能駕駛戰鬥機順利著陸。”他說。
現代戰場,除了人機合一,更強調體系對抗。飛行員王海峰對此深有體會,他曾獲得過“金頭盔”榮譽,但這位金牌飛行員卻在一次體系對抗中敗走麥城。
“那次對抗,我與僚機掩護兩架戰機突擊‘敵方’目標。戰鬥打響前,我做了大量功課,掌握了‘敵方’地面防空力量大致位置,還細致梳理了其武器性能,然後制定戰法,指揮所還派幹擾機助陣。”王海峰說。
借著幹擾機布下的“空中走廊”,王海峰掩護突擊編隊躲過“敵”雷達搜索,從西綫向目標抵近。
“幹擾機撤離沒幾秒,急促的告警聲便在座艙響起,我被‘敵人’地面防空力量鎖定了!”王海峰臨危不亂,反幹擾、大坡度機動,使出了渾身解數,仍無濟於事。
懊惱的“金頭盔”事後發現:“失利的原因,竟然是自以為研究得已經很透的‘幹擾走廊’。後來複盤發現,我對幹擾機與戰鬥機的戰術配合研究還不够細,狡猾的‘敵方’抓住時間差,搶走了勝利。”
以往,戰鬥的勝負取決於空中“尖刀”臨場發揮。現代戰爭,已不像二戰時期那樣過分依賴單打獨鬥。
該團副參謀長徐幼兵認為:“早些年的訓練背景設置相對簡單,現在需要很多個要素配合甚至融合。打個比方,以前是‘分解動作’多,現在訓練常態是‘齊步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