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型彈藥試驗發射瞬間。 |
中評社北京3月24日電/這裡不是戰場,卻整日硝煙彌漫;這裡沒有戰爭,卻徹夜炮聲連天。從雪域高原到茫茫草原,從塞外北國到東海之濱,有這樣一群官兵,在陣地、在工 房、在點位,鐵血丹心為國鑄劍譜寫強軍詩篇。作為我國兵器試驗鑒定事業的“發祥地”,該基地代表國家對軍種、兵種武器裝備履行試驗鑒定職能。天空上留下的 條條彈道,見證了我國常規武器裝備事業輝煌發展壯大的不平凡歷程。
建設常規兵器靶場新體系
解放軍報報道,翻看武器裝備建設發展史:基地自1954年組建以來,始終堅持把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准,作為建設常規兵器靶場新體系的硬剛尺、鐵規矩,挺立潮頭,引領常規武器裝備建設不斷向縱深發展。
兵器城人深知常規武器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他們從未放慢過前進的步伐。特別是1998年以來,基地快速發展,建成手段豐富的測量控制體系、專業齊全的測量發射體系、配套完善的試驗設施體系、功能完備的試驗保障體系,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綜合性最強的國家級靶場。
某新型火箭彈、新型步兵戰車的進場,標志著基地進入了高新武器高密度試驗期。為順利完成這些新型重點試驗任 務,基地始終堅持以作戰需求為牽引,堅持質量至上,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積極構建先進實用的試驗鑒定體系,建立了科學完備的試驗技術、軍用標准、測控測發、 質量管理等試驗鑒定系統,構建了集試驗理論與技術、設備實施、試驗管理和人才隊伍“四位一體”的試驗鑒定體系,具備了權威可靠的試驗設計、指揮控制、環境 模擬、條件構建、精確測試、准確評定和後勤裝備保障綜合試驗能力,基本實現了試驗系統化、測試體系化、指揮網絡化、處理自動化、設施規範化。
科學規範的體系建設,產生了明顯的軍事、經濟效益,僅某新型火箭彈設計定型一項試驗,用彈量被壓縮至41發,試驗周期縮短了6個月,節約經費達 數千萬元。為確保某新型火炮順利試驗,在研制新設備的同時,基地組織專家和科技幹部,編寫了相關仿真軟件,有效解決了連發試驗噪聲過大,數據錄取斷點多的 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