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南早:元首外交與香港在十三五的新角色
http://www.CRNTT.tw   2015-11-10 09:22:43
來源:南華早報中文網
  中評社香港11月10日電/南華早報中文網日前發表題為《元首外交與香港在十三五的新角色》的評論文章,作者為譚衛兒,全文如下:

  兩星期前,一位新聞系學生問我這樣一個問題:五中全會閉幕後,新華社就十三五規劃網要的報道中,在香港部分時沒有提到“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我看到不少報道突出這一點,這是不是個大新聞”?

  的確,香港人如今對北京如何表述香港政策敏感得很,官方文件的字眼中多了甚麼少了甚麼總會引來陣陣漣漪及揣測。但那天我對同學說:那只是新華社的一份通稿,十三五網要全文還未發表,何不等等到看全文時,香港那部分是如何描述的再下結論也不晚。

  上周二,新華社終於全文發表十三五網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在香港部分並沒有消失,但文中也提到,落實一國兩制和港人治港必須"全面準確"。如此的表述也許未必能令那些擔心中央收緊對港政策的人心安一點,但仔細看看有關香港的這部分的全文,香港即使若不擔心,也還真的得反思一下日後的角色。

  網要中提到,要“深化內地和港澳,大陸和台灣地區合作發展,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同時也提到要充分發揮香港的獨特作用。

  有人或許會問:這不是已經把香港的角色定好了嗎?答案可以是“對”;也可能是“不一定”;因為如何理解“提升”香港的地位和功能,不同人士出現了不同的解讀。

  認為“對”的,是因為作為中國內地通向世界的橋樑,香港在中國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十三五顯然要求香港繼續發揮此一功能。但說“不一定”也不為過,因為今天的香港早已不是中國內地走向世界的唯一跳板。加上國家主席習近平積極推動“元首外交”,與世界多國領導人建立起直接的個人聯繫,在改善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的同時,也大大推動中國企業直接走出去。香港能做的還有多少呢?

  上周六的歷史性“習馬會”,更鋪墊了兩岸領導人日後直接溝通的新模式。當兩岸政治氣氛因此緩和,兩岸直接經貿往來必然受益,那香港在推動兩岸經貿合作上能扮演的角色看來也只能是有限的。

  但樂觀者認為,既然十三。五規劃網要中表明要“提升”香港的地位及功能,證明香港仍可以有很大的發揮,例如可以做特首梁振英一直倡導的“超級聯絡人”角色,特別是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金融及法律方面的專業服務。與此同時,透過參與前海,橫琴及南沙三個自貿區的發展,大大提升與珠三角的合作。但是,悲觀者則認為,所謂“提升”,其實意味著香港在國家未來發展再沒有新角色可言,“提升”原來地位不諦於指香港原來的角色都沒做好。

  筆者不禁想起前特首董建華的一句名言:“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董先生的話大原則上很對,但也不時引來不同的理解,有人便認為:香港好,當然國家好;但當國家越來越好,香港的作用只會越來越小,那對香港而言其實不會太好。

  這種擔憂其實並非杞人憂天,但關鍵在於香港如何能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而調整自己的角色,畢竟總不能一本天書讀到老。參與起草十三五規劃的知名經濟學者巴曙松最近表示:中國經濟未來發展進入了一個L型而非V型模式,因此需要更大的國際布局,而推動中國資本走出去便是此一大布局的重要一著,今後中國的GDP增長也需要中國在海外投資的拉動。

  這正預示了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企業很需要走出去。香港該怎樣推動這一"走出去"的大戰略並從中也受惠呢?巴曙松的這一分析應能給香港一點啟發,讓樂觀者更清楚該做些甚麼;悲觀者則也能從中看清香港的獨特之處何在。一國兩制端賴我們繼續保持香港的許多獨特之處去保障,擔憂或猜測北京的言辭表達於事無補。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