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戰略示意圖 |
中評社香港10月15日電/中國大型絲綢制造企業萬事利集團的墻上掛著一幅巨大的古代絲綢之路地圖。旁邊的展示品融合了中國絲綢制作傳統。中國人在大約6000年前最早發現了蠶,并在2000年後造出了第一台絲織機。16世紀,法國向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經濟體中國學習技術,崛起成為歐洲的絲綢中心。
英國英國《經濟學人》周刊最新一期載文《中國企業進軍全球造福世界》,文章說,中國人喜歡提起自己國家豐富而輝煌的歷史,因此他們樂於接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一帶一路”計畫。2013年底宣布的“一帶一路”計畫旨在恢複中國古代的海路和陸路貿易路綫。中國希望投入近1萬億美元政府資金,在十年內將中國與40多個國家的貿易額提升至2.5萬億美元。國有企業和國有金融機構被鼓勵在海外基建等領域進行投資。中國規劃者將這視為輸出鋼鐵和重型裝備等行業過剩產能的一個出口。這看起來很可能會引發一輪巨大的投資熱潮。
萬事利集團總裁李建華很快就開始稱贊習主席的倡議。他每天都在微信上發布以絲綢為主題的信息來支持“一帶一路”計畫。萬事利是一家年收入近10億美元的私營企業集團。
兩年前,萬事利收購了法國老牌絲綢企業馬克·羅齊耶公司。萬事利在供應鏈方面的專長和現金正在幫助馬克·羅齊耶公司進行擴張。反過來,這家法國企業也在幫助它的中國老板提高產品質量和打造全球品牌。
還有很多像萬事利這樣的中國企業在進行海外投資。去年中國的海外投資幾乎趕上了外國對華直接投資。根據《中國全球投資追蹤》報告,今年上半年中國對外投資達到56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4%。據榮鼎咨詢公司和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估計,到202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量可能從2014年底的不足8000億美元增加至2萬億美元。
海外尋求人才技術
回想由國有企業引領的上一輪中國全球化浪潮,并非所有人都對這一前景感到高興。
幸運的是,未來中國的潛在投資者更有可能是具有市場意識的企業家而不是國家龍頭企業。中國企業開始受够了向外國人支付許可費和版稅。因此,哈佛大學的柯偉林說,它們現在不再租用或竊取知識產權,而是在海外尋求獲得尖端人才和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