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習近平福建18年執政軌跡
http://www.CRNTT.tw   2015-10-09 09:32:38
1989年12月2日,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下鄉調研時和群衆一起參加勞動。
  中評社北京10月9日電/習近平在福建任職17年零5個月,是其“人生中美好的青春年華”。從特區廈門到“後排老九”寧德,再至省會福州和省委省政府,從副廳級成長為正部級的官員,始終一步一個腳印穩步邁進。在此期間,他積累了厚實的執政經驗,其執政理念和思維日臻成熟。

  從1985年6月,32歲生日那天,習近平到福建任廈門市副市長,到2002年10月,辭去福建省省長一職,50歲的習近平以正部級身份只身赴浙江,習在福建整整工作17年零5個月,他戀愛、結婚、生女,都在這裡,按他的說法,“人生中美好的青春年華是在福建度過的。”

  青年時期的習近平在福建真正成為主政一方的大員,他的很多學識、理念和人生信仰、價值觀都得以充分的實踐。2010年以後,已身為中共新一屆領導人的習近平在首次回福建時,多次跟友人說,福建是他的第二故鄉,是他魂牽夢繞的地方。

  福建省人民出版社政治理論編輯室主任江典輝評論說,從一個副廳級成長為一個正部級的官員,應該是習人生經驗積累最為重要的階段。“習的每一步都很踏實。比如他從60分到70分,慢慢地發展,不像有些人今天60分,突然升為80分,到明天掉下去又是60分。他就是70分、71分、72分,一步一步往上走。他的人生軌跡就是這樣。”

  從下放知青到軍委辦公廳秘書,從軍隊大機關到基層的河北正定,從內陸正定小縣到開放特區廈門,習近平的人生經歷多個起承轉合。此後習穩步起錨,逐步達到國家最高領導人位置。

  “跑男”下基層

  廈門特區是習近平在福建工作的第一站,也是他第一次走上市一級的領導崗位,第一次直接參與沿海發達地區的改革開放,第一次親歷城市的建設和管理。

  習近平任浙江省省委書記時曾接受《廈門日報》採訪,他說當時很踴躍地到廈門,就是想來嘗試對改革的實踐、對開放的實踐;在廈門工作的3年,感受很深、獲益很大,對後來的工作有很大的影響和幫助。

  在廈門工作期間,他牽頭研究制定了《1985-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時任廈門市計委副主任的鄭金沐回憶,當時廈門市組織了國內100多位專家教授,進行了21個專題研究,歷時一年半時間,這一發展戰略才得以制定完成。

  這是全國經濟特區中最早編制的一部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規劃。著名經濟學家馬洪當時評價:“這個發展戰略,對廈門經濟特區制定長遠規劃、近期實施策略,具有指導意義。同時也為其他地區制定區域性發展戰略,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在正定任縣委書記時,習近平跑遍了轄區內所有村。在廈門亦複如是。

  1986年4月7日,習近平到廈門最邊遠、最貧困的老區山區村——蓮花鎮白交祠村和軍營村,考察邊遠農村生產發展和民生保障工作。當年軍營村的村主任高泉國還清晰地記得習近平考察時輕車簡從,步行三四百米後才從村口走到村裡。到了村部後,習近平還沒坐一會兒就急切地走到田間地頭,了解群眾的生產生活狀況。

  在廈門特區呼吸了三年改革開放的空氣後,習近平1988年調任寧德地委書記。不同福建的廈門、三明,寧德位於閩東地區,是當時福建最為偏僻落後窮困的地區,別的地方都已是市了,它還叫行署。但對從陝西老區來的習近平來說,到革命老區的寧德當地委書記,反而有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感。

  到寧德第一個月,習近平輕裝簡從,帶著自己的秘書下去調研,第一站即是古田縣(此古田非古田會議的古田鎮);第二個月,習還是調研,基本是2天一個縣,每個縣的主要鄉鎮、村莊都要走一走。

  3個月,習近平走遍了9個縣。之後他到浙江任職,用一年多時間跑遍了全省90個縣市區;在上海僅7個月,他就跑遍了全市19個區縣;到中央工作後,他的足跡則遍及大陸31個省區市。用時下的流行詞說,就是標準“跑男”一枚。

  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進行座談時講:“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

  習尤擅訪貧問苦,閩東9個縣中最偏遠的是壽寧縣。該縣下黨鄉剛成立,公路、電話都不通,人家告訴他,來回步行要走七八個小時。習說那我一定要去一下。那時,鄉裡幹部連吃飯的地方都沒有,每人都自己帶個燉罐,鹹菜蘿蔔隨便吃點。習近平就自帶幹糧,帶了幾個人徒步走到下黨鄉。後來,在他的關照下,通往下黨的公路很快修通了。

  離開福建20餘年後,去年3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蘭考縣常委擴大會議上即興提及了這個故事:

  當時,寧德有4個鎮沒有通路,我去了3 個,後來因調離了,有1個沒去成。有個下黨鄉,我去時真是披荊斬棘、跋山涉水,鄉黨委書記拿著柴刀在前面砍雜草,他說這條路還稍微近點,順著河邊穿過去。一路上,老百姓說“地府”來了。他們管地委書記叫“地府”,就是知府的意思。那個地方叫壽寧縣,明代寫了《警世通言》 等“三言”的馮夢龍在那兒當過知縣。馮夢龍去上任走了半年。

  當時我就一個感慨,一個才高八鬥的封建時代知縣,怎麼千辛萬苦都去,難道我們共產黨人還不如封建時代一個官員嗎?

  習近平還非常重視民眾的信訪疾苦,他在當時的信訪工作專題材料上批示:“在新形勢下,如何做好信訪工作,我們應該探索一條新路子。”“信訪工作的重點,應放在基層,領導要深入下去,地區到縣,縣到鄉,鄉到村,層層下去接訪群眾,把問題解決在源頭,而不是把問題往上推,這樣做,既方便群眾,又提高工作效率。”

  在習的提議下,寧德地委、行署建立了下基層接待群眾、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訪貧問苦的“四下基層”制度。

  當年的12月20日,霞浦縣首次“地、縣領導接待群眾來訪日”活動舉辦,習親自參加了這次活動,同102名來訪群眾面對面對話,受理各種問題86件,其中有12件當場答覆解決,其餘的要求相關部門在一個月內處理完畢。

  習創立的這套三級聯動下訪的做法後來被他帶到福州和他工作的浙江。習接任國家主席後,中國信訪制度的變化也延續了這個思想脈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