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中評社 張穎齊攝)
|
中評社台北9月25日電(記者 張穎齊)大陸25日起針對台灣34項農漁產品中止ECFA關稅減讓項目,對台灣經濟產業衝擊如何?台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向中評社表示,過去ECFA有許多項目被拿掉,對台灣產業頗具影響,但一路到現在,台灣已有相關措施因應,未來持續分散市場風險,當然對農漁業影響較大,政府則提出因應措施。
陸方分別在2023年底、2024年5月,對台中止ECFA關稅減讓,包括石化產品、紡織、機械、鋼鐵等工業產品,今年9月則進一步對農漁產品項目取消優惠,合計已達180項,總數約500項的ECFA早收清單中,取消關稅減讓的項目已達36%。
台經院今日舉行發布景氣動向調查記者會,張建一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ECFA所影響的台灣產業有石化、紡織、機械、鋼鐵、農漁產品等,不過台灣方面都已有因應措施,會分散市場,並有產業的補助。經濟部有編列相關預算。
張建一說,當然這是大陸方面採取的決定,台灣產業也沒辦法,但在過去幾年的中美貿易戰,還有現在外資、台商回台。過去台灣對大陸的經濟依存、出口比重是重的,可如今大約在30%,相對台灣對美國出口則增加。
張建一指出,他在台經院內部也有討論過,其實台灣對大陸及台灣對美國,今年的貿易順差420億元美金,下個月可能對大陸就小於美國了,整個結構已改變。因此ECFA的效果沒像過去那樣強烈,關稅已非台灣廠商的唯一考量。當然對台灣的農漁民來說,相對弱勢,“農業部”有編列預算協助,對於這34項農漁產品的因應作為,台灣未來會持續分散市場,讓風險降低,政府會持續這樣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