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漁民日前在宜蘭縣龜山島外海,捕撈到極為稀有的“龍宮翁戎螺”,待價而沽。(臺灣博物館臉書) |
中評社宜蘭9月23日電/宜蘭一名林姓漁民日前在宜蘭縣龜山島外海,捕撈到極為稀有的“龍宮翁戎螺”(俗稱龍宮貝),引起討論。台灣博物館23日喊話,龍宮貝生活在深海,“盼野生動物回歸大自然”。該名漁民不買帳,他認為龍宮貝不屬於保育類,會持續出售。希望這次價格,不低於新台幣6萬元。
台博館臉書發文,指根據記載,1968年,台灣漁民在東沙群島附近首次發現龍宮翁戎螺。1969年,基隆漁船又撈獲,其中2枚活體送至博物館,並經由當時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林朝棨鑑定後於博物館展出,盛況空前,並曾帶動台灣貝類研究的熱潮。
台博館指出,龍宮翁戎螺是目前最大的翁戎螺科物種,屬於野生動物,主要棲息於西太平洋深海,台灣多記錄於東北角。由於其外型與宮殿相似,因此有俗稱為龍宮貝。翁戎螺類的特徵為殼口具有一條細長的裂縫,長達貝殼周緣的一半,被認為是相當古老的形態特徵,對貝類演化歷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整個家族可追溯至寒武紀就已經出現於地球上。
台博館強調,由於龍宮翁戎螺生活於深海,對其生態的瞭解仍然有限。在考量商業利用及潛在利益前,應更關注不影響龍宮貝族群和生態平衡,讓牠們在所屬的自然環境中持續繁衍,才是真正的守護。
這個直徑約20公分、高約15公分的龍宮貝,正在網路上待價而沽,等買家收購。根據《中央社》報導,林姓漁民說,如果他抓到綠蠵龜等保育類動物,一定放生,但龍宮貝不是。
林姓漁民說,不可能把龍宮貝捐出,畢竟出海一趟來回要6、7小時,還要花不少油錢。以前他也賣過一次,希望這次價格“不低於先前販售的6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