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昌認為,賴清德身為“務實‘台獨’工作者”,心裡隱藏了強烈的意識形態,這恐怕揮之不去、難以屏除,未來兩岸關係要緩和的機會不大,除非賴清德能夠嘗試修正兩岸對話交流的態度。他建議,民進黨政府若有意緩和兩岸,第一步是不要計較太多名詞問題,國際影響力的現實是大陸大於台灣,而“惟智者能以小事大”,堅持名詞只是死胡同,永遠走不通,名詞問題應想辦法淡化。
張福昌建議,若認定兩岸對話符合台灣的整體利益,而兩岸直接對話的訴求又達不到,那就要採取第二個途徑,找“第三國”安排促成對話,且要找的是中國大陸也能接受的“第三國”,就像瑞士是俄羅斯、烏克蘭信任的“第三國”,兩岸信任的“第三國”或可尋找新加坡。
張福昌強調,即便是現在的國際環境下,兩岸也是有可能透過新加坡來對話,畢竟中國大陸看的是誰當家,民進黨政府若淡化名詞問題,做出一些善意的動作,對話可能性還是存在,但問題是民進黨總認為自己已經做得夠多了,包括沒有換青天白日旗、換“國號”等,這就成為一個困境。
張福昌指出,台灣已失去中美台關係、兩岸關係中的主動權,不應再隨美日起舞,日本都已多次演練撤僑行動了,會是忠實的盟友嗎?美國若是可靠的盟友,歐洲國家會主張戰略自主嗎?美國也是現實主義的追隨者,都是美國利益優先,台灣若失去主動權,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大陸若持續對台出招打壓,台灣最應防範哪三點?
張福昌認為,一、人心出走,看看烏克蘭人民現在有多少人願意受召入伍打仗,面對大國,前線非常慘烈。二、慎防美國拋棄台灣,1979年美國就曾與我們斷交,台灣得要有警覺,美國算一算幫台灣打仗的成本太高,一句話就能顛覆台灣人對於美國挺台的認知。三、保護台灣高端科技供應鏈,確保晶片產業不會因戰爭而被摧毀,台灣需要超前部署,不能只是台積電靠荷蘭半導體生產設備製造商艾司摩爾(ASML)遠端關閉EUV而已,而是產業鏈都須有一定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