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圖:研究團隊研發嶄新的AI模型,對退役電池進行準確分類。右圖:唐曉鵬教授表示,研究確保退役電池得到更有效的二次應用,為環境保護帶來新希望。圖源:大公報 |
中評社北京11月15日電/據大公報報導,嶺南大學(嶺大)科學教研組助理教授唐曉鵬與上海理工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在IEEE期刊發表了一篇名為《以壽命為基礎的電池分類 促進二次應用》(Lifespan-based Battery Classification towards Second-life Utilisation)的論文,並於第25屆IEEE中國系統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會議(CCSSTA 2024)上,在278份的投稿論文中脫穎而出,成為僅四份獲得“最佳論文獎”的得主之一。
研究團隊透過人工智能(AI)的半監督學習模型,研發了一種嶄新的電池檢測方法,針對退役電池的壽命進行分類和篩選。
團隊所訓練的模型稱為“卷積神經網絡”──一種應用了AI技術的深度學習模型,只需要取得電池前三個充電回圈周期的資料(即從0%充到100%,再從100%耗至0%為一個充電回圈周期),便能對不同壽命的電池進行分類。
減少環境污染
研究團隊解釋,退役電池往往會出現性能退化的現象,導致它們之間因優劣不齊而出現嚴重的不一致性。在二次應用中,一個性能不佳的電池就足以拖低整個電池組的使用壽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