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需要的是“實幹家”
第二,需要大家開拓創新,積極探索新產業、新業態,為香港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已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夏寶龍主任清晰地指出,今日之世界非昨日之世界,香港也不能僅靠傳統優勢“一招鮮、吃遍天”,必須銳意改革,主動作為,在變局中打開香港新天地。要大力推動創科發展,加大創科資源投入,壯大創科產業規模。要想方設法加快旅遊業態升級,用好香港1180公裡海岸線和263個島嶼,根據實際發展康養旅遊、度假旅遊、文化旅遊、郵輪旅遊等。過去在中央推動下,香港社會對此已形成了共識,這是發展的當務之急,但香港缺的是行動,我們不要“評論家”,需要“實幹家”。
第三,需要大家堅定支持特區政府,眾志成城,共同推進落實長遠發展規劃,為香港拓展發展新空間。當前特區政府提出了多個長遠規劃,包括北部都會區以及交椅洲填海,涉及香港未來二、三十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也關乎香港未來的整體競爭力。但發展不可能光靠特區政府,工商界有實力、有能力、有魄力,應當更積極主動支持、參與、投入。例如,在北部都會區,許多土地掌握在大型地產商手中,如果一味“捂地不放”,或者“漫天要價”,不僅不符合香港整體需要,也不符企業自身利益。對此,香港工商界應敢於擔當,事實上,這絕不意味著“傷害”企業利益,恰恰相反,這是抓住機遇、共同發展的必要之舉,於企業、於市民、於香港都是“多贏”局面。
第四,需要大家堅守企業社會責任,為增進民生福祉多作貢獻。香港工商界過去向來有著深厚的企業責任感,在推動社會轉型、扶貧濟弱、改善社區、強化基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而當前香港處於新的轉型階段,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日益凸顯,諸如房屋土地、青年發展、護老安老等,這更需要工商界發揮新的更大作用。事實上,這是展現工商界企業家責任感的最好體現。一間對社會高度負責,對市民高度承擔的企業,也必然能得到港人尊重,在香港的發展也必然會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