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網評:香港有足夠底氣應對新挑戰
http://www.CRNTT.tw   2024-11-08 14:50:06
 
  國際格局已發生深刻變化

  首先是內在因素,美國對華發動貿易戰、科技戰至今6年有餘,但絲毫沒有達到制衡中國的目的。但貿易戰底下,中國企業變相“分散投資”,令供應鏈變得更多元化。中資上市企業對美加的收入占比,從2017年的5.7%,降至今年的3.7%,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拖累亦已被縮小至低於2018至2019年的1%。特朗普就算再擴大貿易戰,對中國的影響終究有限。

  與此同時,特朗普加征關稅的對象也不止中國,例如鄰近的墨西哥、作為美國長期盟友的歐洲,一樣是其貿易戰名單的“座上客”。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也等於將其他國家進一步推向中國,從對美貿易中損失的部分,可以透過這些新合作機會和新市場來填補。

  由“一帶一路”倡議到“金磚+”,中國的開放對象不衹有美國,而是向全世界敞開大門,特別是全球南方這些新興的發展中國家。現時正在上海舉辦的進博會,吸引了15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297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參展,數量創下歷史新高,這足以說明,不論是誰當美國總統,都無法動搖世界對中國市場的看好。

  因此,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仍然是香港加快發展的不二法門。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是美國的恩許,而是靠著與內地龐大市場的聯繫,還有自身與國際無縫接軌的市場、法律制度。只要認清這些優勢,香港也就不必自亂陣腳。

  香港獨特優勢不可取代

  而在外在因素方面,香港近年來開拓新興市場更是積極有為,典型例子便是東盟與中東國家。其中東盟是香港第二大貿易夥伴、出口市場及進口來源地。2022年,香港對東盟的總出口達462億美元,按年增加6.5%;截至該年年底,東盟在香港的直接投資累計達679億美元,香港在東盟的投資亦累計達734億美元。截至去年6月,香港有648家東盟企業,占本港外國公司總數約7.2%,其中52家更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