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人工智能加速落地新藥研發
http://www.CRNTT.tw   2024-10-24 14:12:12
  中評社北京10月24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導,隨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創新,其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加速落地。其中,將人工智能應用於藥物研發中的探索正在加快步伐。Nature數據顯示,一款新藥的研發成本平均約26億美元,耗時10年,成功率不到10%。不過,人工智能有望應用於藥物研發中的多個場景和階段,幫助提高新藥研發的效率和成功率。

  業內專家指出,AI制藥行業發展已有10年時間,目前行業處於“淘汰賽”階段,管綫進展、營收能力成為判斷一家AI制藥企業優劣的最直觀標准。

  極大提升研發效率

  AI制藥頭部企業英矽智能今年3月在全球頂尖期刊《自然生物技術》發表科研論文,詳細介紹了利用人工智能平台發現治療IPF的新穎靶點TNIK,以及隨後利用生成化學平台設計ISM001-055分子的全過程。談及這一分子生成的意義,英矽智能聯合CEO任峰表示,ISM001-055為人工智能驅動的藥物發現提供了藥效概念性驗證。“AI技術的應用,使得此藥物分子的研發較傳統方式用時縮短了三分之二,研發費用只有行業平均研發費用的十分之一。”

  據悉,ISM001-055是一款“全球首創”小分子抑制劑,由生成式AI驅動藥物發現與設計過程,靶向TNIK(Traf2/NCK相互作用激酶)用於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治療。IPF是一種慢性、瘢痕性肺病,影響全球約500萬人,預後較差,中位生存期僅為3至4年。

  任峰表示,ISM001-055是一款由生成式AI找到新的靶點,也是由生成式AI找到新的分子進入臨床,并且獲得臨床IIa期驗證的藥物,其在研管綫ISM001-055在IIa期臨床試驗中取得了積極的初步研究結果,也成為全球首款實現藥效概念驗證的AI藥物。

  談及研發過程,任峰介紹,特發性肺纖維化此前沒有特別好的藥物,且相關藥物都有較為嚴重的毒副作用,對病人肺功能的改善效果也不太理想。“當時我們立項時,希望通過AI找到一個跟大家都不一樣的全新的生物學機制,於是我們就用生成式AI分析對比了纖維化患者和健康人之間的組學差異,包括轉錄組、基因組、代謝組,通過這些差異我們找到了TNIK這個靶點可能跟特發性肺纖維化疾病密切相關。找到靶點之後,我們發現沒有臨床參考分子,也就是說沒有化學的起點,於是我們又用生成式AI從無到有生成這個分子,之後推進藥物的臨床開發,目前看到積極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