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4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航天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發布《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下稱“規劃”)。規劃提出了中國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學主題和17個優先發展方向。其中,在“宜居行星”主題中,太陽系考古、地外生命探尋等優先發展方向備受關注。
深空探測是全球科技競爭的制高點。從月球到行星及小行星探測,中國深空探測正在走向更遠、更深的新階段,不斷推動著人類對太陽系和宇宙的理解和探索。
探索月球是起點
近日,在意大利米蘭召開的第75屆國際宇航大會上,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采樣返回的月壤樣品首次向全球展出,吸引衆多國家航天機構和國際組織負責人以及與會代表參觀。
今年6月25日,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帶回了1935.3克樣品,這是人類首次從月球背面帶回月球樣品。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司長楊小宇說,科學家正在對這些月球樣品進行整理,初步的物理、化學成分和結構的探測已經完成,從中發現了月球早期演化和月球背面火山活動的信息,記錄采樣點火山活動歷史的玄武岩以及來自其他區域的一些非玄武岩物質等。
千百年來,人類從未停止過對月球的探索。走過20年歷程的中國探月工程,不斷創造著月球探測的新突破,深化著人類對月球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
按計畫,中國將在2026年發射嫦娥七號,2028年前後發射嫦娥八號。其中,嫦娥七號要對月球南極環境和資源進行探測。嫦娥八號將開展月球資源就位利用的技術驗證,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會構成正在論證的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