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7日電/網評:四方機制靠炒作反華議題難“續命”
來源:中國網 作者:樂水
在9月21日舉行的美日印澳“四邊機制”(QUAD)峰會上出現戲劇性一幕。儘管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當天宣稱,峰會“不針對其他國家”,但東道主拜登卻由於在閉門講話時忘記關麥,無意中將鼓吹“中國威脅論”的“私房話”公之於眾。拜登的失言無異於捅破了四方機制的窗戶紙,將該機制的遏華用心赤裸裸地曝光在世界面前。
四方機制肇始於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提出的“自由與繁榮之弧”。2007年,安倍在東亞峰會上首次提出四方機制構想,倡導美日印澳建立以所謂民主價值觀為基礎的同盟,形成連接印度洋與太平洋的“自由與繁榮之弧”。由於安倍的這一構想將中國排除在外,且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色彩,當時的澳大利亞與印度對此並不感興趣。因此,四方機制的啟動進程一度擱淺。
2016年,安倍又提出日本版“印太戰略”,企圖在亞太地區聯合美印澳等所謂“民主國家”形成對華海上戰略包圍圈。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台後完全接受了安倍的“印太戰略”構想,並將之與四方機制捆綁在一起,力推美日印澳重啟安全對話機制。拜登政府上台後繼承了特朗普的“印太戰略”政治遺產,且在“小多邊主義”的外衣下將四方機制打造成“印太戰略”的核心。近年來隨著中美戰略競爭的加劇,四方機制在美國遏華戰略中的主導地位日益得到彰顯。
四方機制具有“准同盟”性質。它雖然未明確聲稱針對某一特定國家,但在議題設置上卻處處以中國為假想敵。2021年9月,四國首腦首次舉行線下會晤,明確了四方機制的精神是建立“一個自由、開放、包容、健康、以民主價值觀為基礎、不受脅迫所限制的地區”。在四國的眼中,誰是既不認同西式民主價值觀又不服從美國霸權的亞太國家?自不必明說。自2021年3月至今,四方機制共召開4次線上峰會和2次線下峰會。其議題涵蓋範圍廣泛,涉及防務、供應鏈、網絡安全、基礎設施等各個領域。但萬變不離其宗,制衡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是其中始終不變的主題。
雖然美日印澳都不是南海問題的當事國,但四國卻在聯合聲明中屢屢提及南海問題,還數次以所謂“航行自由”為名在南海組織聯合巡航,嚴重侵犯中國的主權權益。打造“去中國化”的供應鏈也是四方機制重點討論的議題之一。2020年8月,美日印澳發起彈性供應鏈倡議(SCI),試圖在四國內部組建供應鏈聯盟,並引導本國在華企業向東南亞轉移,以保證所謂“供應鏈安全”。此外,美日澳還推出“藍點網絡計畫”,提倡綠色高標準互聯互通,以對衝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