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滿洲農業移民入植圖 圖源:央視新聞 |
中評社北京9月18日電/據央視新聞報導,在九一八事變爆發93周年之際,東北烈士紀念館首次展出國家一級文物侵華日軍1939年“滿洲農業移民入植圖”。通過講述文物故事,反映侵華日軍在中國東北地區的罪惡行徑,警醒人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激勵世人珍愛和平,奮進前行!
據東北烈士紀念館工作人員介紹,“滿洲農業移民入植圖”是日本昭和14年(1939年)由日本拓務省出版,日本杉田屋印刷所印刷。用100克凸版紙,紅、黑、淺藍三色膠版印刷,縱76厘米,橫54厘米,保存完好。從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國東北後,有計畫、有組織地大規模向中國東北移民的詳盡情況。這是迄今少有的一份有關日本侵略中國進行移民的實物資料,也是日本妄圖長期占領中國東北的歷史物證。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制定了《關於滿洲移民綱要案》,變以往的農業移民為特別意義的屯田兵式移民,成為之後日本政府對中國東北移民的主線。
1933年2月,日本第一批以退伍軍人為主的武裝試驗移民進駐佳木斯永豐鎮,設立了東北地區第一個移民村——“彌榮村”。他們先後五次以武裝試驗移民的方式,在黑龍江地區沒收、強奪中國農民土地和驅趕中國百姓,被當地百姓稱為“屯匪”。
為實現對中國東北的永久霸占,1935年7月,日本拓務省炮製了《關於滿洲移民之根本方針》,在此基礎上《20年內移入百萬戶500萬人的滿洲開拓政策案》(簡稱《二十年百萬戶移民計畫》)制定完成。1936年5月,日本廣田內閣將其作為“七大國策”之一開始實施。
“二十年百萬戶移民計畫”的核心是:從1937年開始,以5年為一期,20年內由日本向中國東北移民100萬戶500萬人,企圖在東北建立起“日滿不可分”“以大和民族為核心”的人口結構。
從1937年起,大批日本移民開始入侵,實行“分村分鄉移民”和“滿蒙開拓青少年義勇軍”策略。
1938年始,大批日本“滿蒙開拓青少年義勇軍”進入東北。
1939年,日本侵略者為掩人耳目,將“移民團”改稱“開拓團”。
至1945年,先後共有八百多個日本開拓團侵入中國東北,強占了東北百姓150多萬公頃耕地。
黑龍江地區由於地廣人稀、資源豐富及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成為日本侵略者的移民重點。在當時黑龍江地區47個縣中,就有日本開拓團移民52822戶、137484人。
這些所謂的“開拓團”並非開墾荒地,而是利用“軍隊的刺刀”,通過強硬的“收買”手段,掠奪中國農民經營幾代的熟地。開拓團村落周圍修築有防禦工事,配有士兵和武器,他們對鄰近的中國人肆意地毆打、偷搶,明顯具有“戰時為兵,閑時為農”的武裝侵略屬性。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絕大多數開拓民被陸續遣送回國,“百萬移民計畫”隨之土崩瓦解。
記憶從未褪色 歷史仍在回響
這幅1939年“滿洲農業移民入植圖”
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鐵證
時刻提醒著人們勿忘國恥
砥礪奮鬥 珍愛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