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考古學者與科創人員描摹著深海考古的未來。深海考古測繪、深海視頻觀測、地理物理探測、深海精細化3D感知技術、高精度區域立體基線定位技術……在探索海洋未知世界的過程中,深海考古與深海技術相輔相成、共同發展,一批跨學科研究方向和先進科技產品值得期待。
“中國在南海的沉船考古非常神奇,中國的ROV和自主式水下航行器十分出色。”地中海水下文化遺產研究部主任哈坎·奧尼茲說,希望未來這些技術能在地中海的水下考古中得到運用。
“深海一直是考古學家的最後一片疆域。”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地區辦事處主任夏澤瀚看來,受制於技術難度和經濟成本,“大海撈珍”實為“大海撈針”,無數燦爛的海洋文明不得不“沉寂”於深海。“中國為深海技術與水下考古學的融合樹立了典範,標誌著中國在深海考古研究領域的前沿地位。”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應用地質研究所所長姚會強介紹,現在各類“深海利器”能夠協助考古學家直接獲取海底水下文物遺址的種類、數量、分布等基礎信息,甚至在不破壞水下文物遺址的同時提取水下文物。
今年5月,我國公布了位於南海的首個國家級水下文物保護區。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海深海考古研究院)即將成立,“預計在9月,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的專題展覽將在海南面向公眾開放。”宋建忠說。
“深海考古與深海科技的結合,為揭示深藏海底的奧秘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同時也開辟了探究人類歷史與文明的新維度。”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副司長辛瀘江說,未來要樹立大考古的工作思路,積極促進科技與考古深度融合,不斷創新技術理念、方法、手段,全面提升現代考古工作能力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