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水下考古如何叩開“深藍之門”
http://www.CRNTT.tw   2024-08-25 15:43:15
  中評社北京8月25日電/據新華社報導,近日在海南省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一場“跨界”展覽別具一格。珐華彩蓮池紋梅瓶、象形執壺等精美文物的複製品,與“探索一號”“探索二號”科考船和“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模型一同現身深海先進技術暨深海(南海)沉船考古主題展,共同講述深海技術和水下考古跨界融合故事。

  展品原件均出自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這是我國首次在1500米深海發現的明代沉船遺址,位於海南島與西沙群島之間的南海海底。

  “這是我國首次對水下千米級深度古代沉船遺址開展系統、科學的考古調查、記錄與研究工作。”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員宋建忠介紹,這得益於多種深海技術和裝備在該遺址深海考古調查中的首次應用。如三維激光掃描儀和高清相機完成了沉船遺址分布區域的全景攝影拼接和三維激光掃描;潛水器柔性機械手提取文物,采集了大量海底沉積物、底層海水、海洋生物等樣品;採用載人潛水器和無人潛水器結合作業的形式,探索深海考古調查的路徑和模式。

  今年,由我國自主研發的6000米級ROV(無人遙控潛水器)“獅子魚”號首次參與到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考古,並進行了3次下潛作業,完成測線精細調查、考古文物拍攝等工作。“衹有通過不斷地下潛和海試,我們的深海裝備及部件才能得到持續優化改進,深海考古是一個很好的試驗和應用場景。”海南獅子魚深海技術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謝楊冰說。

  從水下20多米的“南海一號”宋代沉船,到1500米深海的明代沉船,我國終於在南海叩開水下考古的“深藍之門”,千百年前“海上絲綢之路”的繁華再續,中國水下考古工作者的“問海之音”得到聲聲回響。

  多國考古學者與科創人員描摹著深海考古的未來。深海考古測繪、深海視頻觀測、地理物理探測、深海精細化3D感知技術、高精度區域立體基線定位技術……在探索海洋未知世界的過程中,深海考古與深海技術相輔相成、共同發展,一批跨學科研究方向和先進科技產品值得期待。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