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教授李振廣(中評社 李子寧攝) |
中評社香港8月27日電(記者 李子寧)賴清德上台執政後,台海形勢日趨複雜嚴峻,兩岸交流及兩岸融合發展面臨不少的挑戰和困難。就有關議題,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教授李振廣接受了中評社記者的採訪,他表示,賴清德上台後其實非常“心虛”,因為他只獲得了40%的選票,支持他的人不占絕大多數,同時他還面臨著兩岸的緊張情勢,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為了尋求自保,加大美台勾連的力度,向美國人“表忠心,交底牌”,讓美國人對他的安全提供一個基本的保障。同時賴清德的一些行徑確實也超出了美國人所允許的範圍,所以他計畫所謂“過境”美國,也是要給美國一個“交代”和“保證”。此外,需要看到的是,這次“過境”美國,勢必會對原本就已經非常脆弱的兩岸關係造成更大的麻煩,所以用“找麻煩之旅”來形容一點不為過。
對於民進黨方面不斷歪曲、污蔑大陸出台的“懲戒台獨”的《意見》,李振廣分析,有關意見出台後,讓島內的民進黨當局“直跳腳”,正正說明他們對此感到很害怕,所以不斷地抹黑、攻擊,甚至想拉著台灣民眾做他們的“墊背”。但隨著兩岸交流的逐漸鋪開,以及大陸國台辦多次對有關意見適用範圍的說明,民進黨當局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的操作和宣傳不會達到他們所期望的效果。
談及如何引導台灣民意向積極正面方向發展,以深化兩岸交流、增進台灣民眾民族認同感,李振廣表示,要讓兩岸之間相互溝通感情、讓兩岸越來越好,最好的辦法就是更多更大力地推動兩岸交流,交流作為台海和平穩定的“定海神針”,兩岸交流的量越大,那麼兩岸民間的往來聯繫就會越密切,也一定會把兩岸關係推向更積極正面的方向。反之,交流越少,兩岸的對抗就會越嚴重,特別是兩岸網絡上的輿論對抗就會更嚴重,造成惡性循環。
“所以衹有踏踏實實地推進兩岸交流,把兩岸的民間交流越做越大,越做越多,我覺得這才是解決兩岸分歧,讓島內民眾態度、觀念發生變化的最根本辦法。沒有捷徑,也沒有彎道超車,只能踏踏實實去做,長期的去做。”李振廣最後補充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