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走近“青龍”,與科研團隊對話,看如何打造和訓練一個“優秀”的人形機器人。
機械軀體:人形機器人的“骨肉”
“平台技術可以簡單理解為機械軀體,是人形機器人的基礎,包含行走與驅動系統、操縱與作業系統、感知與控制系統三大模塊。”中心機器人平台技術負責人梁振傑介紹說。
本刊記者在現場看到,“青龍”一步一步走上講台,然後停下來向觀眾揮手打招呼,它走路的速度不算快,但步伐足夠穩健,軀體結構與人體類似。
梁振傑介紹,“青龍”全身集成了43個主動自由度,實現從頭部到手部、臂部、腿部、腰部和踝部的全尺寸設計。關節模組是軀體結構的核心組成單元,它一共搭載了10種、31個關節,最大關節扭矩達到396Nm,峰值扭矩密度實現了200Nm/kg,用以實現高強度動力輸出。
雙足負責行走,雙臂執行作業。梁振傑說,“青龍”的腿部系統追求輕量化、高剛度和低慣量,搭載了高扭矩密度的軸向電機,以此保障它在複雜地形中的穩態行走能力。其上肢配備了7自由度的機械臂與集成觸覺感知的五指靈巧手,為完成精細操作和複雜任務提供了硬件基礎。
在動力和電源管理方面,“青龍”搭載了有能量回收系統和輸出穩壓管理的電源系統,可以支持其在複雜工況下持續運行3小時至4小時。
“青龍”搭載了算力可達400TOPS的控制器和豐富的外部接口,用以滿足人形機器人產品以及常規外部設備的使用要求。400TOPS意味著控制器每秒可以進行400萬億次操作,是當前非常強大的算力,能支持複雜的AI應用和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