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灣設計師:育才傳藝 針綉兩岸
http://www.CRNTT.tw   2024-08-20 10:25:00
台灣設計師袁念華在精心製作旗袍。(圖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8月20日電/據新華社報導:身穿一襲旗袍,手撐一把油紙傘,徘徊煙雨江南的青石古巷間……這或許是許多中國女子關於旗袍的美好憧憬,但袁念華與旗袍的初識並非那般浪漫。

  袁念華的父母1950年從大陸來到台灣,一家人生活在眷村。小時候,父親告訴她,等回江蘇老家時,不能忘了禮節,要穿著旗袍規規矩矩地敬拜家中長輩,這才有中國女孩的樣子。10歲的袁念華便在父親要求下,穿上了旗袍。

  “父親時刻都在思念家鄉。讓我穿旗袍,也是他鄉愁的寄托。”袁念華回憶說,“但那時,我覺得旗袍既累贅又不美觀。”

  為了追求自我認知的美,袁念華開始嘗試改良旗袍。“我那時常幫母親綉花,學了點針線技藝。覺得袖子不合適,我就拆掉重縫;覺得顔色單調,我就添上幾朵花。”

  兒時與旗袍的“較量”,反倒讓袁念華的針線功夫日益精湛,一編一織中更體會到了旗袍的魅力。她也逐漸理解了父親的苦心,對旗袍的態度很自然地從“抗拒”變為“鐘愛”。

  成年後,袁念華開課教授傳統“湘綉”和現代“機綉”,並在台北等地開設多家店舖,為客戶提供定制化旗袍。

  向台灣青年推廣傳統服飾

  在台灣,旗袍早在上世紀30年代曾風靡一時,但在日本殖民當局強推“皇民化運動”下,旗袍被列為“挑撥性服裝”而備受打壓。台灣光復後,旗袍風尚幾經起伏,綿延至今。

  如今,島內旗袍消費者愈來愈少,民進黨當局不願支持旗袍產業,街頭的旗袍店也愈來愈少,做旗袍的老師傅漸漸凋零,年輕一輩多不願再學。做了一輩子旗袍的袁念華,對此痛如切膚。

  “旗袍是代表中國婦女的傳統服飾,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袁念華說,“推廣旗袍文化、傳承旗袍手藝,已成為我的使命。”

  上世紀90年代開始,袁念華發起成立台灣中華旗袍文化企業交流協會等多家旗袍推廣機構,將自己的手藝傾囊相授給旗袍同好,並面向島內高校學生,創辦中華旗袍文化整體造型設計比賽,至今已舉辦30屆。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