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5日電/踏著小碎步,人形機器人來到汽車車身左側,很快便完成了前後車門鎖扣的質量檢查。停下腳步後,它將手臂伸進車身,手腕向後旋轉180度,五個手指頭捏住安全帶向下一拉,安全帶功能檢測完畢。這些檢測結果已實時上傳至工廠智能製造管理系統。
據人民日報報導,不久前,優必選工業人形機器人進入安徽合肥蔚來工廠總裝車間實訓,在汽車生產工廠與人類協作完成質量檢測。
“進廠實訓,意味著人形機器人走出實驗室,來到真實的汽車製造環境中,通過收集流水線上的場景數據,瞭解企業生產需求,完成自我迭代升級,為正式‘上崗’做準備。”優必選科技副總裁、研究院執行院長焦繼超說。
生產車間裡,工業機械臂、焊接塗裝機器人等工業機器人已不稀奇。人形機器人有什麼不同?
相較而言,傳統工業機器人智能化程度較低,只能執行固定流程的任務,遇上柔性裝配等複雜場景的工作,則難以有效完成。
“我們專攻傳統工業機器人難以完成的任務。”焦繼超說。
抬腿行走、停下轉身、視覺檢測……這些動作看似簡單,技術攻關卻絕非易事。
和人類一樣,人形機器人的一舉一動,離不開關節的輔助。剛開始研發人形機器人時,團隊最發愁的就是找不到合適的機器人關節,“國內買不到,國外買來的又不符合需求。”
伺服驅動器是機器人的關節驅動器,也是決定機器人運動能力的關鍵部件。應用在人形機器人身上的大功率伺服驅動器零部件多達50—100種,小功率伺服驅動器的零件也有40—80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