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向好勢頭的鞏固,離不開海關監管效能和服務水平的提高。
在口岸營商環境方面,海關總署會同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連續7年開展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目前試點城市已經拓展到了20個。“比如,我們支持建立鮮活農食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實現‘優先檢測、即檢即放’,京津冀地區進口的車厘子5小時內就能從口岸抵達相關批發市場。”趙增連說。
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方面,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跨境工業園區、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等成為外貿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台。海關總署綜合業務司負責人林少濱說,目前全國有172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其中綜合保稅區有165個。綜合保稅區具有業務功能齊全、稅收政策優惠、貨物流轉便利等優勢。
在智慧海關建設方面,“安全”“便利”“高效”成為關鍵詞。“比如,我們實行‘智能非侵入式順勢監管’,做到進出口貨物在船舶裝卸或運輸過程中順勢過機,實現‘即過即查’;我們還試點‘遠程屬地查檢’,企業通過與海關遠程連線,足不出戶就能完成查檢作業。”林少濱說。
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給海關監管服務帶來了全新挑戰。數據顯示,現在海關每年監管的跨境電商、跨境郵件快件包裹量達70多億件,平均每天有2000萬件左右。對此,呂大良說,海關正在不斷創新監管方式,開發應用跨境電商通關服務系統,著力提升跨境電商通關效率。
市場機遇惠及全球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進口來源地覆蓋了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自最不發達國家進口的農產品和機電產品等較2012年成倍增長,來自中國的市場機遇正在惠及全球。
呂大良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實施擴大進口政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主動擴大進口。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首創了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有序擴大市場准入,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准許了477種優質農產品輸華。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帶動相關國家共同發展。主動降低關稅,關稅總水平目前已經降至7.3%,接近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