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3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太陽出來喲喜洋洋,我們下田喲把秧薅;薅起秧來喲把歌唱,唱得心裡喲好舒暢。”暑假以來每個晴朗的傍晚,重慶市墊江縣高峰鎮大井村20多名大中小學生,就會來到寇家壩薅秧歌廣場跟著幾位年長的村民學唱薅秧歌。歡樂的歌聲仿佛是集合號,附近的群眾循著歌聲前來跟唱,薅秧歌廣場很快就成了歌聲的海洋。
領唱薅秧歌的,是曾經擔任過大井村支部書記的何顯吉。“在我年輕的時候,薅秧歌就是我們的勞動號子。”何顯吉說。當年每到夏天,水稻長勢正旺的時候,何顯吉和鄉親們就會挽起褲腳走進秧田,薅秧苗、扯稗草、揀雜草……大家一邊薅秧一邊唱歌,表達企盼豐收的美好願望。
“後來很多年,一邊薅秧一邊唱歌的情形少了,集體唱薅秧歌的時候更少了,會唱薅秧歌的人也越來越少了。”何顯吉說。
“可喜的是,薅秧歌現在成了重慶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何顯吉和另外幾位村民都成了薅秧歌的非遺傳承人。”墊江縣文旅委主任高亮說,近年來墊江也組建薅秧歌隊伍,通過組織培訓、展示、體驗、采風、創作,對薅秧歌開展了系統性的保護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