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新聞網報導稱,韓國公共教育系統中缺乏性教育的內容,教材中僅限於簡單地介紹生殖器官及在青春期發生的變化。梨花女子大學媒體融合專業副教授柳承哲認為,由於學校沒有向學生充分傳達有關性犯罪的知識,那些為了尋求娛樂的人模仿或參與數字性犯罪行為的風險更高。這個暑假,韓國一些地區的警察署和中小學校組織了數字性犯罪預防教育的講座和培訓。
實際上,數字性犯罪作為一種新型犯罪形態尚未形成普遍的社會認知。據韓國政府網站信息,2017年政府首次將數字性犯罪作為政策用語採用,出現在政策材料中。在此之前,人們更多使用的是“Molka”(注:韓語中指在未經被拍攝者同意的情況下偷拍露骨照片或影片)這樣的縮寫詞,缺乏規範的語言來形容這些問題。
從受害者角度而言,即使加害者受到法律制裁,問題也不意味著畫上了句號,更不用說像“熟人性騷擾”這樣的情況,在法律條例尚不完善等情況下難以將加害者繩之以法。Eoya坦言,社會上仍有很多人輕視性騷擾和數字性犯罪,甚至會將責任推給受害者,認為他們以某種方式誘使事件發生,“受害者有罪”論的社會氛圍使受害者猶豫是否公開自己的情況並尋求法律幫助。
“重要的是,我們要建立一個性暴力受害者即使暴露身份也可以安心的社會環境,必須停止譴責受害者或給他們打上烙印。”Eoya呼籲,要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幫助受害者成為應對傷害的主體,而不是被動承受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