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建設高標準農田 夯實農業強國根基
http://www.CRNTT.tw   2024-07-17 15:10:51
 

  高標準農田建設公益性強、建設周期長,離不開持續、穩定的資金投入和多元化的投入渠道。對此,近年來,我國充分發揮公共財政對耕地質量建設的支撐作用,高標準農田建設按照先易後難有序實施,推動從中央預算中設立農田建設專項,抓好增發國債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組織實施。此外,我國還將中央財政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畝均補助標準提高到2400元,確保建成一畝、管好一畝、用好一畝。2019年2月,農業農村部專門印發了《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激勵實施辦法(試行)》,對高標準農田建設實行綜合評價,評價指標涵蓋耕地質量、工程質量、財政資金、社會資金等,充分調動了各方力量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積極性,有效拓寬農民就業渠道、促進農業生產增產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

  農田建設“三分建、七分管”,建後精管細護是確保高標準農田設施長效使用和發揮效益的關鍵抓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國各地基本建立了縣級政府為主,鄉鎮或村級集體組織具體實施的管護制度,主要包括以“網格化/田長制”為代表的政府主導型管護模式,以“上保險”為代表的市場主導型管護模式等。我國按照“誰使用、誰管護”“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明確產權歸屬和管護主體,建立健全日常管護和專項維護相結合的工程管護機制,鼓勵各地利用專業化、社會化等力量因地制宜建立管用有效的管護模式,探索發揮保險等專業機構優勢,提高管護水平,持續發揮高標準農田效益。同時,開發“農田建設隨手拍”小程序,引導調度農民參與項目規劃、建設、管護和監督的積極性,真正實現“良田糧用、糧田良用”。

  高標準農田的核心是“科技含量高”。近年來,我國瞄准世界農業科技前沿,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加大對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機具推廣應用的支持力度,在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過程各個環節加強科技創新,推動形成良種、良機、良法、良制融合與集成應用的格局,打造智慧農業試驗區、示範區、推廣區、輻射區,通過智能化、數字化生產模式與農業深度融合,應用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為田間地頭裝上“智慧大腦”,推動多地形成智控、智管、節效的智慧農田綜合管理體系。未來,要不斷更新現代化管理理念,利用數字賦能智慧農業,強化高標準農田監測與用途管控,構建多方參與、資源共享、利益聯結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打造高標準農田裡的新質生產力,讓更多糧田變良田,確保2030年規劃建成12億畝的基礎上,加快把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為建設農業強國夯實“耕”基。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