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9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 5月10日,第十次聯合國大會緊急特別會議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認定巴勒斯坦國符合聯合國憲章規定的聯合國會員國資格,應被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這一歷史性的決議反映出國際社會的人心所向。
新一輪巴以衝突延宕至今,考驗著人類良知。加沙地帶的血與淚,使得國際社會必須有所作為的呼聲日益強烈,有關共識正在不斷匯聚。進一步看,中東地區要想由亂到治,還需要反思和批判造成巴以衝突的國際治理模式,並尋求替代性方案。
持續衝突導致巴以兩敗俱傷
古羅馬學者西塞羅曾指出:“絕大多數人認為,從戰爭中獲得的東西要比在和平環境中獲得的東西有價值,其實這是錯誤的。”用這句話來形容當前的巴以衝突再合適不過。
巴以衝突是中東的老大難問題,自1948年以色列在中東建國時就成為地區熱點。圍繞巴勒斯坦問題,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之間至少爆發了5次較大規模的中東戰爭,巴以之間更是多次爆發武裝衝突。但時至今日,巴以問題仍懸而未決,成了難以愈合的巨大傷口。
自2023年10月爆發的新一輪巴以衝突持續時間之久、後果之嚴重,均前所未有。此前,巴以曾數次爆發武裝衝突,以色列均對巴勒斯坦進行了不成比例的報復行動,但持續時間總體較短。例如,2006年6月28日,以軍對加沙發動“夏雨”行動,為期4個多月;2006年11月1日,以色列對加沙發起“秋雲”行動,為期一周左右;2008年2月27日,以軍發動“熱冬”行動,為期一周左右;2008年12月27日,以軍發起“鑄鉛行動”,為期三周左右;2012年11月14日,以軍發起“防務之柱”行動,為期一周左右。而當前以色列在加沙發動的“鐵劍”行動,已經持續7個多月,且沒有停歇跡象。
這場衝突造成的後果之慘烈,更是前所未有。一方面,加沙地帶損失之大前所未有。此前,以色列每次面對哈馬斯軍事襲擾行動,都會通過不成比例的報復來削弱巴方反抗意志,但此次對巴方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之大均遠超以往。7個多月來,加沙地區已經有超3.5萬巴勒斯坦人死亡,70%以上基礎設施被摧毀。此外,以色列還禁止人道主義物資進入加沙,導致平民陷入嚴重饑餓狀態。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加沙地帶全部人口都處於糧食危機中。美國學者羅伯特·佩普認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動都是一次對平民的嚴重懲罰。這將被載入史册,成為使用常規武器進行的最慘重的行動之一。”
這場衝突持續時間越長,加沙地帶的損失就越大。據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和西亞經濟社會委員會5月2日報告,此次衝突若超過7個月,加沙地帶發展水平將倒退37年;此次衝突若超過9個月,加沙地帶44年的發展成果將化為烏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