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8日電/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梁 瑜
前不久,有明星在社交平台上曬自己的網文書單,引發許多網友共鳴。網絡文學有多火呢?每3個中國人中就有1個在看網絡文學。近日發布的《2023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顯示,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已達5.2億。再看產業規模,針對全國50家重點網絡文學平台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網絡文學營收規模約340億元,海外市場規模超40億元。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一出生就備受爭議的網絡文學,儼然已成為不可忽視的文化現象。與傳統文學相比,網絡文學的創作、閱讀門檻較低,具有互動性、日常性等特點。曾經,不少讀者對網絡文學嗤之以鼻,認為其文學品味不高。如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和創作隊伍的提質升級,網絡文學的創作領域和傳播半徑持續拓展,精品力作不斷湧現。2019年到2023年,就有123部作品以數字典藏的形式入藏國家版本館。
從憑空創造的玄幻世界到熱氣騰騰的現實生活,從金戈鐵馬的沙場到浩渺無垠的宇宙,網絡文學映照著社會發展的萬千氣象,收穫一批擁躉,也撬動著文化行業新發展。目前,網絡文學IP已成為文化產業的重要內容源頭,從網絡小說連載到電影、電視、戲劇、動漫、遊戲、微短劇等多種形式的改編,網絡文學持續開拓商業版圖。截至2023年底,網絡文學改編影視劇授權總數超3000部。像人們熟知的《甄嬛傳》《琅琊榜》《慶餘年》等熱播劇,都改編自網絡文學作品。
不僅“風景這邊獨好”,許多網絡文學作品還漂洋過海,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載體。2023年中國網絡文學海外活躍用戶總數近2億人,其中“Z世代”占80%,覆蓋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大國重工》《贅婿》《大醫凌然》《大宋的智慧》等多部網絡文學作品被收錄至大英圖書館。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中華文化和豐富多樣、鮮活生動的中國故事,在世界範圍內激發共情共鳴,也促進了文明交流互鑒。
網絡文學這片土壤充滿了活力與潛力,不過也存在著“星多月不明”的情況。比如,網絡文學的同質化、模式化問題依然存在,一些作品導向偏差、格調不高,背離主流價值觀;又如,有的創作者過於追求產量,拖長情節凑字數,進行無底洞、套娃式收費,透支行業未來;再如,侵權成本低、維權成本高,網絡文學成盜版“重災區”,讓業內人士苦不堪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