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9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近日,廣東汕頭一名5歲女孩與經過家門口的英歌隊大方共舞的視頻在網上熱傳。小女孩自信地揮動英歌槌跳起了英歌舞,巡游的英歌隊見狀,響起哨音,與女孩熱情互動。小女孩父親介紹,女兒從小就很喜歡英歌舞,自己練習英歌舞的時候,她就經常邊看邊學。不少網友表示,從小女孩自信勇敢的表演中,感受到了傳統文化鮮活飽滿的感染力,也看到了古老非遺傳承的活力與希望。
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情懷,文化遺產的傳承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當非遺走近青少年,文化傳承就有了希望;當青少年走近非遺,他們的成長也將獲得更加豐厚的文化滋養。被稱為“中華戰舞”的英歌舞,流傳於廣東潮汕地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憑借傳承不息的頑強生命力,堪稱“活著的非遺”。近年來,當地組織英歌舞進校園、進社區,為孩子們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受古老文化遺產的魅力打開了一扇窗。越來越多的孩子學起了英歌舞,加入了非遺傳承者的隊伍。
非遺技藝的研習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經年累月的刻苦練習以及不斷沉澱的文化底蘊。因此,非遺傳承應從娃娃抓起,而學校和家庭無疑在非遺人才的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據報導,在文章開頭提到的小女孩家的客廳裡擺放著小鼓、“小蛇”道具,還有她用的“迷你版”英歌槌,“童子功”未曾放鬆。不獨英歌舞小女孩,深圳寶安區西鄉北帝三月三廟會上醒獅團裡的“小奶獅”、重慶永川區“村晚”決賽上的“噴火娃”、山東德州的“高蹺小子”等,也都是在長輩言傳身教的影響下,走上了非遺傳承的道路。隨著人們對非遺傳承認知的深化,新的火種不斷被播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這樣代代相傳、融入血脈、生生不息。
非遺文化持久的生命力,離不開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其背後承載著深植於人們心中的價值觀、生活方式、精神追求、審美認知,既源於生活又回歸生活。讓非遺文化融入當代生活,以青少年更加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普及非遺傳承,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把非遺傳下去,讓非遺活起來,離不開廣大青少年的積極參與,這樣才能為非遺傳承注入新的活力,讓非遺文化更有生命力。
文化連接著一個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傳承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不斷壯大傳承隊伍,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煥發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今年春節期間,英歌舞“出海”英國,倫敦街頭短短6分鐘的英歌舞表演,吸引了大批海外觀眾現場圍觀。刻在骨子裡的熱愛,讓非遺傳承隊伍中從不缺少年輕的面孔。呼喚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吸引更多青少年加入傳承者的隊伍,讓古老的非遺文化在現代不斷開枝散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