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考古新發現與新趨勢
http://www.CRNTT.tw   2024-03-30 10:38:35
 
  多學科考古持續深化

  人文與科技深度融合

  南海深處,水下1500米。一艘滿載貨物奔赴遠方的明代木船躺在海床上,散落出的青花碗、珐華梅瓶、素三彩鶴形壺、銅盤、燈台……琳琅滿目。離它東北約12海里處,另一艘滿載烏木回航的船只同樣遭遇不幸,再也不能抵達家鄉的港灣。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考古,再現了明代中期海上貿易的繁盛景象,完善了海上絲綢之路南海段航線的歷史鏈條。更重要的是,它以深海科技和水下考古的融合,成為我國水下考古發展的里程碑。考古調查使用了“探索一號”“探索二號”科考船和“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共執行41個潛次調查。這是我國首次開展水下千米級深度的沉船考古,標誌著我國深海考古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不僅僅是深海技術賦能深海考古,在項目領隊、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員宋建忠看來,這是一種互相促進。“比如布放長基線信標來進行定位,在水下考古中是首次使用,考古對精度的高要求,對於深海技術發展也是一種推動。”

  近年來,多學科研究在考古中的應用不斷深化,幾乎成為“標配”。“不僅是舊石器時代的遺址,非常晚近的歷史時期的遺址也採用了多學科的研究方式。我們對遺址有這麼多的認識,與多學科合作分不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說。

  在福建平潭殼丘頭遺址群的發掘中,古DNA顯示平潭史前人群與中國南方和東南亞族群有較近的遺傳關係,分子生物學研究顯示南島語族早期人群的大陸來源;植物考古研究表明,水稻和粟在距今4800—4600年間傳入台灣地區,為南島語族早期人群擴散提供了新的證據。

  河南鄭州商都書院街墓地開展了環境考古和玉器、金器、青銅器檢測分析等,並進行骨同位素、骨骼疾病等研究,在青銅玉器礦物原料來源、墓地人群衛生飲食健康、古族群間的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為深入瞭解商文明提供了重要學術支撐。

  在這些考古項目中,我們可以看到幾十種自然科學技術的應用,也可以看到人文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新的研究解決舊問題的同時,又生發出新的課題。這正是考古的魅力所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