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新質生產力催生新業態的同時還會帶來產業格局層面的重大變化,帶動新的產業體系出現。而要適應更大變局,就需要有基於更高視角和認知的戰略前瞻,在規劃上進行超前部署,在法律法規制定方面擁有先進理念和思想指引。而每當產業體系發生變革,首先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保護傳統產業的公正和平穩轉型,這是歷次工業革命和巨大變革中都需面對的情況。在這種轉型中,如何使傳統產業繼續保持階段性的有序發展並逐步實現平穩過渡,包括避免相關就業人員遭受過大衝擊,幫助他們轉向新的行業,都需要在政策和法律法規等層面予以考量。
當前,新質生產力更多地產生於互聯網、人工智能和綠色低碳等領域,這些數字化、新能源產業一方面對傳統產業造成直接影響,另一方面又會與傳統產業相結合併促進後者轉型升級,以“互聯網+”“區塊鏈+”“AI+”甚至“可再生能源+”等方式促使那些產業煥發新的生機。另外,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同時也要具有布局未來的意識,如何前瞻性地在制度上為未來產業發展預留空間,也是制度創新的一篇大文章。歐盟2020年就開始反思“工業4.0”戰略並對“工業5.0”進行謀劃,這種做法值得借鑒。
文章強調,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僅是推動技術創新,不僅僅是加大研發投入等資源支持,同時還需要在企業、行業、國家層面的制度上有所創新,適應新質生產力帶來的新要素、新業態、新產業,為新質生產力的動態發展建立良好環境,這樣才能保證新質生產力走上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