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穩定發展需要政策支撐,更需要改革開放作為新動能。面對那些企圖把我們排除在全球化進程之外、想把我們“推下車”的挑戰,我們絕不能自己“跳車”。 |
中評社北京3月13日電/長期以來,一說國際科技合作,我們想到的就是用市場換技術,但是技術與市場的關係有多種組合——“市場換技術”“技術換市場”“技術換技術”。
北京日報發表中國工業經濟學會會長、中國社科院大學教授江小涓文章認為,就中國來說,並不僅僅是用市場換技術那麼簡單。
第一,我們用“市場換技術”的空間仍然很大,現在跨國公司到中國來,不拿全球最好的技術,在中國的市場上根本無法競爭。
第二,以“技術換市場”在快速發展,很多企業現在走出去,是拿技術入股,到海外去拿他們的市場和資金。2023年2月,寧德時代宣布與福特汽車合作,在密歇根州馬歇爾建立一家電動汽車電池廠,生產新型磷酸鐵鋰電池。在這次合作中,福特承擔投資建廠費用,寧德時代提供專利許可、技術與服務支持。7月,寧德時代的電池工廠遭到美國眾議院委員會的調查,該工廠的建設被迫叫停。12月,福特宣布重啟與寧德時代合作的密歇根州電動汽車電池工廠計畫,並計畫於2026年投產。我們現在到海外投資的企業,多數都有產品或技術競爭力,是典型的以技術換市場。現在我們所謂的“出口新的幾大件”,本質都是以技術換市場。
第三,我們“用技術換技術”的籌碼也日益增多。我們現在進入全球分工鏈中,企業的技術不一定是最尖端的技術,但一定是最前沿產業全鏈條中間的一段鏈條,我們以自己的技術換取與其他國家產業的匹配,在一條最高端的產業鏈上做全球分工。
由於“技術換市場”和“技術換技術”的快速發展,現在我們在全球資金流動中的地位已經發生了快速的變化,我們已經連續四年吸引外資和海外投資數量基本相同。我們在全球科技合作中的多元化匹配的能力正在形成。自由化便利化國際資本流動格局,對我們也更加重要。
我們絕不能自己“跳車”
文章分析,如何處理“開放和全球化”與“自立自強”二者之間的關係?我們總講,國內產業鏈很齊全,應對外部問題就是自己做完整產業鏈條。但這真的是我們追求的方向嗎?在國內產業水平持續提升的狀況下,我們全球分工將面臨一個重要選擇:在產品與技術完全能由國內完成的情況下,如何抉擇?需要將全球技術分工改為“技術進口替代”嗎?在當今科技全球化、產業全球化的格局下,“會做的全部自己做”並不是最優選項,這種全能產業結構得不到分工帶來的規模經濟、技術快速迭代、利用全球資源、分享全球市場等諸多利益。
自主創新和技術分工要統籌考慮穩定、安全和效率,當下我們也面臨特殊的不利方面。一方面,我們想要的尖端技術往往屬於寡頭甚至壟斷性質的技術市場,持有方擁有較強的控制力。這與以往中國引進的技術存在“競爭性市場”的狀況不同。另一方面,中國還面臨更多的非經濟障礙,遭受不合理打壓,技術引進難度加大,有些領域已經不可能。因此,要在一些“卡脖子”領域和關鍵技術領域集中攻關,要向自主創新和安全的方向邁進一大步,要更多強調自立自強,這也是我們和過去非常不一樣的地方。但兩面性和平衡點永遠都存在,更多地利用外國技術就能在更高的起點上加快推進中國科技自立自強。此外,我們的自主創新水平越高,“用技術換技術”,才能到更高的水平上,推進國際科技合作。在複雜環境下,最關鍵的就是要有平衡關係的理念和能力。
文章表示,總的來說,中國經濟穩定發展需要政策支撐,更需要改革開放作為新動能。全球化再次加速,外部環境提供多種機遇,面對那些企圖把我們排除在全球化進程之外、想把我們“推下車”的挑戰,我們絕不能自己“跳車”。一定要多措並舉,克服障礙,抓住新機遇,努力參與全球分工體系,並不斷提升水平,繼續以開放賦能發展和促進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