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賴清德執政或讓兩岸關係進入高危階段及化解之策
http://www.CRNTT.tw   2024-05-05 00:09:29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嚴安林(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題:賴清德執政或讓兩岸關係進入高危階段及化解之策 作者:嚴安林(上海),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摘要】賴清德上台後,一時或以“維持現狀”為幌子,但絕不會因支持度低而“棄獨”。從其“當選感言”的“民主抗中”基調,可見其內外政策將堅定追隨美日,強調與理念相近國家發展關係;以“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定位兩岸關係,延續“四個堅持”與實踐“四根支柱”;通過“認知戰”強化兩岸對抗;繼續推進“去中國化”、“台灣國家化”與“台獨國際化”的政策路綫,兩岸關係或進入“高風險期”。穩定台海局勢需堅持“和平統一”大政方針不動搖,不因賴當選而改變既定政策;堅持“反獨”原則立場不放鬆,不對賴抱任何幻想;堅持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政策不中斷,不因台獨當政而不做台灣民衆工作;穩定中美關係,加強對台獨的戰略管控,強化國際場域“反獨”行動;發揮港澳獨特作用;堅定不移開展軍事“反獨”鬥爭,確保兩岸關係克難前行。

  對於賴清德上台給兩岸關係可能帶來的危機與挑戰,多數研究學者與政治評論者的預測大同小異,普遍認為會是“麻煩”,但前後有別。自賴清德獲得民進黨提名開始,多數評論者就認為假如賴勝選,基於其台獨政治立場,將給兩岸關係帶來極大的危機甚至戰爭。隨著賴宣稱將“繼承蔡英文總統路綫”、并提出“和平保台”口號,特別是賴以四成的“少數”選票當選、且民進黨在立法機構內席次沒有單獨過半,基於“雙少數執政”的政治現實,又有部分評論者得出賴“挑戰兩岸關係能力下降”、未來四年或“無法開展‘台獨’工作”的判斷。對此,筆者極不以為然,不認為賴會因為民意支持度偏低而放棄台獨工作,甚至不無可能正是因為賴當局在台灣島內支持度偏低、施政面臨困難而推行“激進台獨”路綫以求自保,抱團取暖,兩岸關係可能進入“高風險期”。因此,對賴清德上台及民進黨繼續執政,要做最壞打算,往最好方向努力,爭取最好結果。

  一、賴清德“當選感言”的基調是“民主抗中”

  2024年1月13日晚,賴清德在記者會上發表的“當選感言”,強化了“台灣主權”論述。聲稱“感謝台灣人民共同寫下了民主的新頁,并向世界展現了,對民主體制的珍惜,這是我們永不放棄的堅持”。主要包括五大方面內容:①

  其一是吹噓其勝選的“意義”。稱:“作為2024世界大選年,最矚目的第一場大選,台灣締造了民主陣營的第一場勝利”,有三重“意義”:第一重“意義”,是“台灣告訴全世界,在民主和威權之間,我們選擇站在民主這一邊”,“會繼續和國際民主盟友并肩同行”。賴把自身的漁翁得利、僥幸當選自我吹噓為“全球民主陣營的第一場勝利”。即假如不是他當選、而是侯友宜或柯文哲,就不是“全球民主陣營的勝利”,真的是狂妄至極。第二重“意義”,是“台灣人民用行動,成功抵禦外部勢力的介入。因為我們相信,自己的‘總統’自己選”。既然強調不受外來因素的干擾,那賴清德自己為何要千方百計、千里迢迢地去美國“拜碼頭”、求支持呢?“自己的‘總統’自己選”就行了,這是為何?!第三重“意義”,是所謂在三組候選人中,“賴蕭配”得到最多支持,“代表國家會繼續走在正確的路上,不會轉向,更不會走回頭路”。這既是對其它兩組候選人的“抹紅”與污衊,更是賴公開昭示其新當局與內外政策,將繼續推行“親美抗中”路綫。

  其二是自我肯定與感謝民進黨八年的執政。稱民進黨“八年來盡心盡力,為台灣的改革與建設,打下了深厚的基礎”。“賴蕭配”將在這個基礎上加倍努力,“讓國家穩健前行,讓人民過好日子”。這是賴自我的肯定與表揚。其實作為蔡英文總統的副手,賴本身就是蔡英文總統執政當局一員,本來就是過去八年民進黨當局貪腐、無能集團的共犯。

  其三是不得不承認民進黨立委選舉失利。因為民進黨不僅喪失以往在立法機構席次“單獨過半”的優勢,而且丟失10個以上席次,總席次落居第二,從而被迫承認民進黨“努力不够,的確有要虛心檢討的地方”,也承認民衆期待“有能力的政府”和“有效率的制衡”。但對於台灣社會與輿論評論極差的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的“分贓組合”,身為黨主席的賴卻完全忽略,輕輕帶過,衹說是面對“新的民意”,“充分理解,完全尊重”。

  其四是提出了未來施政方向。稱面對新的立法機構結構,必須走向“溝通、協商、參與、合作”,包括:承諾將競選對手“福國利民”、符合台灣發展需要的政見和主張納入施政方針;未來人事布局,秉持“民主大聯盟”精神,不分黨派、用人唯才;各黨派有共識議題,未來施政優先處理,沒有共識也沒有急迫性的,擱置爭議、持續溝通;亟待解決重大議題,例如勞保、健保的財務永續,建立政策溝通平台,擴大討論基礎,廣納民意參與,跨越政黨鴻溝,尋求社會最大公約數。聲稱2300萬人民“都是一家人”。這樣的說法,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與八年前蔡英文總統當選時聲言“謙卑、謙卑、再謙卑”,是何其相似!但說的與做的真的會一致?沒有人會天真地相信這樣的承諾。

  其五是聲稱“維持台海的和平穩定”是其“重要使命”,但言不由衷。“維持兩岸現狀”是美國台海政策的重要目標,所以,賴的這個說法,應衹是虛應之詞,因為賴的“當選感言”依然是以“台灣、中國、一邊一國”來定位兩岸關係。儘管他提及“依照‘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維持現狀,推動兩岸交流對話,但他并沒有回答是否認同“九二共識”這個台海和平穩定的基礎。“感言”依然凸顯“中華民國台灣”,兩度稱“中國”,如“自信地和中國展開交流合作”,特別強調“面對中國的文攻武嚇”,“也有守護台灣的決心”。可見,賴的兩岸政策立場就是台獨,“感言”重點依然是在強調“台灣主權”及其推進“台獨國際化”的企圖。

  二、賴清德當局不會改變其台獨立場與台獨政策

  完全有理由、也完全可以大膽地預測賴清德上台後其兩岸關係政策原則立場,將難以脫離以下基本要點:

  其一是以“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定位兩岸政治關係。作為公開自稱是“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不會放棄或改變其既有的“台灣主權獨立”立場。葛來儀等美方學者在台灣兩項選舉投票前所公開呼籲、假如賴當選應該考慮“凍結台獨黨綱的主張,賴與民進黨根本沒有任何回應,置若罔聞。2024年5月20日的“就職演說”,賴還會說出2016年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中所提及的按照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事務等表述嗎?對於兩岸關係的基本定位,賴當局主張就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甚至就是“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其二是延續“四個堅持”與實踐“四根支柱”。即延續蔡英文總統2021年“雙十講話”中所提出的“四個堅持”:“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并吞”、“堅持‘中華民國’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這“四個堅持”的實質是“新版兩國論”。2023年7月5日,賴清德在美國《華爾街日報》拋出台海永續和平“四大支柱”,即“全面強化嚇阻”、“提升經濟安全”、“展開民主夥伴合作”、“維護兩岸現狀”。這“四根支柱”將是賴當局未來四年對外政策與兩岸政策的原則立場。為此,2024年1月28日賴在台中市謝票會上再次強調:“上任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是確保台灣的主權,民主自由人權的生活方式要繼續,民主是台灣和國際社會連結最重要的價值,也才能讓經濟走入國際社會,讓‘國安、國防’能國際化,兩岸才能維持平和。”②其實質,依然是“倚美”、“抗中”,希冀以和平的方式達成“脫鈎兩岸”、謀求“台獨國際化”的目標。

  其三是通過“認知戰”等,強化兩岸對立對抗,反對“和平統一”。賴當局將強調:“中華民國台灣主權獨立”、“2300萬台灣人民決定台灣前途”;或以“兩岸對等對話”、“兩岸和平相處”等欺騙性用詞,實質推進兩岸經貿的“脫鈎斷鏈”,避免台灣經濟過度依賴中國大陸。持續排斥與反對“一國兩制”,拒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拒不認同“九二共識”。選舉中,賴不僅高喊這是一場“民主與專制的選擇”,而且強調這是“信賴台灣與依賴中國的選擇”。賴台獨立場的頑固本性與對抗中國大陸的基本政策,由最近台灣法務部調查局成立“認知戰研究中心”也可見一斑。據台灣媒體報道,鑒於“認知戰”已成為影響各國國家安全最重要課題,台灣成為所謂“遭受敵對境外勢力實施認知戰最頻繁與嚴重地區”,2024年1月17日,法務部調查局正式成立“認知戰研究中心”,由原來的“資安工作站”提級升格,由調查局副局長負責領導。統合調查局下屬“兩岸情勢研析處”、“安全調查處”與“資通安全處”的人力與資訊。功能不僅在於“認知戰”理論研究與情報搜集和分析,而且著力於“認知戰”的“應急處理與反制”。即不僅有情報功能,且有偵查與調查、執行功能。作為台灣第一家反“認知作戰專責機構”,顯然是要培養社會民衆與媒體對於認知戰的“識讀能力”,教育台灣民衆關注與警惕“境外勢力”認知作戰對台灣社會的“危害性”,以“反滲透”為名,在台灣社會樹立兩岸對抗態勢、開展“綠色恐怖”活動。

  其四是不排除在某種情況與條件下,賴當局采取冒進的“極端台獨”政策路綫,挑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賴不僅自身的台獨理念堅定,且常年背負“獨派”推進“台獨建國”的期許。上台初期,賴當局或暫不敢公開推動“公投”、“修法”或其他方式宣布“法理台獨”、讓中華民國變成“台灣國”,但他肯定會在“去中國化”道路上走得比蔡英文總統更堅定、手腕更強硬,或繼續從歷史、文化、教育等方面加快推進“台灣民族主義”的建構。而當在一定的條件與某種形勢下,不排除賴當局宣示、甚至推進“極端台獨”政策與行為的可能。如果說,阿扁是“工具台獨”,即把台獨當作工具來謀求自身的政治利益;蔡英文總統是“理念台獨”,或是“衹做不說”的台獨,即名為“維持現狀”、實質在不斷地推進“漸進式台獨”的話,那麼,賴清德則不僅是“理念台獨”,且很可能是“行動台獨”,即把台獨理念不斷地付諸於行動,持續推進台獨實踐。

  三、未來兩岸關係可能進入“高風險期”

  賴清德的上台與選舉所昭示台灣民意的新變化,以及即將到來的美國總統大選等三大因素,可能催生未來兩岸關係進入“高風險期”。

  其一是賴清德的上台及其“極端台獨”理念的影響因素。賴個人的台獨理念,再加上賴個人剛愎自用性格,可能催生其台獨冒險政策與行為。這是兩岸關係的危機,也是台灣政治的宿命與悲歌,正如台灣《聯合報》社評所言:“這場選舉,四成挺綠的民衆決定了台灣未來四年走向,六成支持政黨輪替和兩岸和平的民衆被迫共同承擔後果。”③

  其二因素是台灣多數民意對“主權”與“安全”議題的關注和重視,可能讓賴當局誤以為“抗中”政策有社會支持基礎。台灣社會一向存在國民黨所主張的“親美和陸”與民進黨所主張的“親美抗中”兩條路綫的分野與爭議。選舉中統與“獨”對立議題下降,“主權”與“安全”議題成分的上升,昭示著台灣多數民意在意“台灣安全”與“主權”問題,至少是“主權”與“安全”議題重要於“發展”與“繁榮”議題。這也是民進黨“抗中牌”可以發揮一定作用并贏得選舉的憑藉。因為民進黨總是“藉台灣波瀾變化的歷史,每逢選舉必提悲情往事,區分敵我”,“操作反中仇中等仇恨情緒,讓選民因氣憤而遵從,藉政治意識與身份認同,形成穩定支持的板塊”。④對此,台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兼所長蔡東傑就指出,影響台灣選舉的一個關鍵變數是涉及“中國問題”的選舉操作手段,他認為台灣有超過80%以上民衆支持幾乎等同“台灣獨立”的“維持現狀”選項,這讓民進黨有機會利用國民黨對大陸較友善的立場,將“反對中國”操作成為“反國民黨”,即便國民黨企圖凸顯“維持現狀”的“和平面向”,將支持民進黨等同於誘發戰爭危機,事實上還是後一種選舉操作方式長期以來都不太有效。⑤在這樣的情景下,賴當局的“抗中”政策不僅可以在多次選舉中屢試不爽,而且可能讓其以有民意支持為由,持續推進“抗中”政策。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