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4日電/在海上騎自行車,是一種什麼體驗?
福建廈門市集美區,一段全長2.6公里的自行車道橫跨杏林灣。集美區自行車協會會長陳明福常來騎行,“愜意”是最深切的感受:“空中不時有白鷺飛過,沿途可遠眺園博苑、集美新城等美景。”這條海上自行車道,是全長約26公里的杏林灣自行車道的延展部分。蔚藍水面上,紅色車道搭配雪白護欄,從高空俯瞰,宛如飛舞在碧波之上的一條飄帶。
海上騎行的愜意,折射出廈門生態治理的久久為功、持之以恒。
2000年前後,因周邊居民圍灣造地、水產養殖缺少節制,杏林灣生態環境越發脆弱,出現灣內水動力嚴重不足、水體自淨能力差、生境類型較單一等生態問題。2010年2月,集美新城建設啟動,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被放在首要位置。“從新城規劃建設、杏林灣水源污染整治、環灣景觀建設、生態低碳節能等方面,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加強杏林灣區域環境治理力度。”集美區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林駿豪說。
數據顯示,經過高水平生態保護修復及綜合整治,杏林灣主要水質超標因子總磷指標年度均值從2019年的0.43毫克/升,降至2022年的0.17毫克/升;灣區目前已發現植物1500種、魚類29種、鳥類98種;每年10月到次年3月,75萬平方米鳥類栖息地引來數萬只候鳥越冬。
美麗的杏林灣,是廈門持續推進灣區綜合治理的縮影。“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廈門,堅持一灣一策打造美麗海灣,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海灣型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