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2月21日電/據山西日報報導,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團結最廣大人民,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這是總結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經驗並從人類發展大潮流、中國發展大歷史考察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
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中國共產黨成立百餘年來,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所進行的一切奮鬥,就是為了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黨孜孜以求,帶領人民對中國現代化建設進行了艱辛探索,提出了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宏偉目標,領導人民在舊中國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現代化建設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重大決策。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我國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後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理論與實踐的互動中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獨立自主探索和成功走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大道。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拓展和深化。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才能夠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基礎;堅持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為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奠定實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政治的根本依據,同時深刻闡明了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事業中的關鍵意義。當前,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但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等;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群眾在就業、教育、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通過高質量發展,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以“最大的政治”的清醒與篤定,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新時代新征程上,必須堅持以“最大的政治”統領黨和國家發展各項工作,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使黨始終成為風雨來襲時全體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一以貫之走自己路的自信自立。中國式現代化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必須以“最大的政治”的清醒,堅持自信自立,堅定不移沿著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闊步前行。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始終與人民風雨同舟、與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依靠人民創造新的歷史偉業。必須心懷“國之大者”,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勇於開頂風船,善於轉危為機,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不斷塑造新的競爭優勢,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中成功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來源:山西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