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民辦轉公辦教師存在數量多、年齡偏大、部分人長期生病等突出問題,當地從2011年起有針對性地建立起教師退出機制,為符合條件、自願申請的教師提前辦理退休手續,騰出的編制用於補充青年教師。
“目前中小學教師編制很緊張,一些公辦學校大量存在著聘任沒有編制教師的情況。而有些教師占著編制,卻在能力、師德上不匹配,在教學業績上不符合基本要求,這是不合理的。”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研究所所長王烽分析,建立教師退出機制,釋放學校編制潛力,減少乃至杜絕學校人浮於事的現象,是非常必要的。
近年來,我國教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廣大人民群眾對教育有了更高期盼。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王艶玲表示,在這樣的背景下,無論是國家還是民眾,對教師隊伍的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舉例說,近些年,國家先後修訂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發布了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這對教師自身素養,無論是理念層面還是實踐層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如果不肯去鑽研教學,不想方設法提高教學質量,就會明顯滯後於教育改革的步伐。
“大家關注教師退出機制,折射出人們對好教師、好教學、好教育的期待。”王艶玲認為,我們的教師要緊緊追隨教育發展的步伐,不斷研究學生、研究教學、研究課程,在追求教學質量提高和立德樹人的道路上,不斷提升專業能力。高質量的教育需要高質量的教師隊伍,能留下的都是真正適教樂教的教師。
機制落地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
在過去十多年中,各地雖已對中小學教師退出機制展開了一定探索,但總體仍處於嘗試、起步階段。在現實中,機制的落地仍面臨如何科學評價、如何突破人事管理體制障礙等諸多困難。
“目前,教師退出機制主要針對兩類教師群體:一類是由於身體原因無法繼續承擔教學工作的,一類是教學能力不勝任的。但教師退出的考核標準、細則還不夠完善。”王艶玲表示,如果只是簡單地以班級成績、學科排名等指標來衡量,會導致教師教學出現功利化傾向,陷入一味抓分數、抓成績、抓排名的誤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