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0日電/據新華每日電訊報導,上海徐匯湖南街道東湖片區內,有條弄堂,陝西南路188弄,又名“紀家花園”,建造於1927年前後,迄今已近百年。
以前經過時,看去雜亂無序,讓人沒有好印象。新近有機會再去一看,發現了兩個“新”:一個是弄堂面貌一新,每個“門牌”裡都有一個獨具風格的公共“小花園”;另一個是居民面貌一新,說起“樓道上下、弄裡弄外”的公共事務,居民都看作“自己的事”,無論大小,都會問一問、聊一聊、說說自己的想法。
城市更新與治理創新,在這裡是“同頻共振、雙向賦能”。用湖南街道黨工委書記楊海英的話來說,這兩個新,不是先做一個“上半篇”、再做一個“下半篇”,而是完整的一篇大文章,從頭一起做下去。
“創新”促“更新”
紀家花園,歷史上曾是滬上有名的新式裡弄。但歷經百年變遷,這裡的庭院漸顯老態,違建多、亂堆物,雜草叢生,環境臟亂。城市更新,首先想到的,就是把“花園裡弄”重新變“花園”。
但是,城市更新單只“塗塗抹抹、洗臉打扮、擺擺弄弄”,不僅走不遠,而且抓不住居民的心思,貼不住居民的需要。“為民工程”得不到民心呼應,“好心”也辦不成好事。
紀家花園的更新進程,從一起步即把治理創新“挺在前面”。城市更新,新什麼?怎麼新?讓居民自己說了算。做好事也不能“強加於人”。
需求摸排“知百家情”,公開聽證集聚民意。紀家花園所在的陝新居民區,黨總支依托弄堂黨建平台,與城管、業委會、居民代表、施工單位、設計單位及相關部門成立“美麗家園”工作小組,確立“出門即入園”改造目標。圍繞19個花園綠化改造方案,徵詢了70多戶常住戶意見,召開了20多場聽證會和現場協調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