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煤炭采掘裝備向“智造”升級(科技視點)
http://www.CRNTT.tw   2024-02-19 11:03:02
 

  “8米以上,采高提高哪怕10厘米,岩層和煤壁控制難度都會急劇提升。”張金虎說,10米超大采高國內外都沒人做過,科研人員闖入煤炭開採裝備設計、研發的“無人區”,在煤礦支護、采煤、運輸裝備等方面,突破了一個個難題。

  采煤工作面上,記者看到,100多台液壓支架牢牢撐起了工作面的頂板,伸展的護臂頂住了前方的煤壁。這裡每個液壓支架重達120噸,具有約2900噸的支護能力。

  從8米多到10米,提升的不僅僅是1米多的支護高度,更帶動了煤炭開採裝備基礎材料、加工設備、技術工藝、認知理念等全方位躍升。

  應用需求推動技術進步

  煤炭采掘裝備創新,是一次製造向“智造”升級的探索。

  走進曹家灘煤礦安全生產指揮中心,大屏幕上,礦井采、掘、機、運等各個生產環節的運行情況清晰可見。

  “即便沒有下井,我也能對井下的動態了如指掌。”韓存地向記者介紹曹家灘煤礦的管控平台:點擊“支護質量智能監測系統”,可見每一個支架的推進速度、壓力等信息;再看“人員精確定位系統”,井下工作總人數,每位工人的位置、狀態等信息一目了然。

  韓存地告訴記者,工作面上裝有裝備傳感器上萬個、攝像頭1000多個,10米超大采高智能綜采成套技術與裝備擁有複雜的智慧“大腦”。智能技術賦能,該工作面具備了在線監測、一鍵啟動、遠程控制及記憶割煤、煤流量實時監測等功能。

  隨著掘進深入,巷道會出現變形,如何監測?科研人員在硬件、軟件兩方面齊發力,開發出“耳聰目明”的動態監測系統。掘進時,裝備能實時監測圍岩變形情況,幫助後期掘進工作面動態調整支護參數。

  得益於裝備的自動化、智能化,以往皮帶班一次下井要20多人,現在只需要5到6人就能完成作業。“出炭不出炭,就看電機轉不轉。我們越發認識到,智能綜采技術與裝備的性能和水平,是決定現代化煤礦生產效能的關鍵因素。”韓存地說。

  “應用需求是技術進步的重要推動力。”康紅普說,以10米超大采高智能綜采成套技術與裝備研發為例,起初,考慮到研發難度,科研人員把目標定在9米。曹家灘煤礦從生產需求出發,聯合論證了研發10米超大采高智能綜采成套技術與裝備的必要性。煤礦技術人員根據現場經驗,破解了10米超大采高工作面液壓支架入井難問題。

  從事煤炭開採技術裝備研發30多年,康紅普下過的礦井多得數不過來。他告訴記者,現代化的礦井告別低矮狹窄和臟、亂、危險等環境,智能綜采技術與裝備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