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技術進步對就業結構的影響及應對之策
http://www.CRNTT.tw   2024-02-08 06:02:10
  中評社北京2月8日電/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根本途徑。如何在高質量發展階段確保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從而推動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成為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內宏觀政策需要著重發力的方向。

  工人日報發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陳建偉文章表示,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前瞻未來產業發展需求和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需要更加重視科技創新的推動作用,而體現前沿創新技術的新質生產力必然會加速勞動力市場調整。因此,要完善與數字經濟時代相適配的人力資本積累政策,全面提升勞動者技能水平,應對就業結構變化,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技術進步對就業結構的影響

  文章認為,儘管技術進步對就業受到技術、經濟開放、制度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但是由技術進步帶來的變化影響經濟的方方面面,應高度重視技術變化對勞動力市場的持續性影響。要理解技術進步的影響機理,就必須要認識到技術進步的不平衡性和偏向性。經濟中的技術進步不是均勻發生的,在不同企業不同行業之間存在差異,因此勞動力就業的環境和匹配的勞動工具生產率也會存在差異。此外,勞動者技能與技術存在一定的互補性,即某種技術的應用需要特定類型的技能或知識,這些技能或知識與該技術的應用密切相關,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共同作用於生產過程或工作任務中,其結果是提高效率或產出。

  在技術進步的偏向性和技能互補性等市場性機制的作用下,勞動力市場中不同職業、行業或地區之間的勞動力需求和供給開始變得不匹配。這種結構性失衡可能導致一些職業、行業或地區出現勞動力供給相對過剩,而另一些職業、行業或地區則出現勞動力供給短缺的情況,對就業結構產生影響,主要表現特徵如下。

  一是技能不匹配現象加劇。當前,中國勞動力市場中已經存在一定的技能供需不匹配情況。例如,某些新興行業包括新質生產力形成所需的特定技能人才短缺,而這些技能的培養規模和供應量不足,同時存在大量具備某些傳統技能的勞動力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隨著技術不斷朝著有利於高技能勞動力的方向進步,新的技術和工作方式不斷湧現,對具備相應技能和知識的勞動力需求大增。此外,技術進步可能會加速舊技術的淘汰,導致一些勞動者的技能不再符合市場需求,加劇技能不匹配現象。

  二是就業的行業結構持續調整。從需求端看,就業人員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的轉移與國民經濟總需求轉移同步。從供給端看,技術進步的不平衡特徵驅動不同行業產品或服務的相對價格出現變化,技術進步快的行業相對價格下降引起就業份額下降。因此,技術變革驅動經濟結構調整,某些行業或領域的就業需求發生變化,導致勞動力市場中的行業結構失衡。例如,傳統製造業在技術升級改造後生產率持續提高,但產品相對價格和就業需求卻有所降低,而新興產業的就業需求增加。

  三是就業的區域結構失衡。技術進步會帶來一定的資本化效應,即新技術出現帶動新的投資和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然而這種資本化效應在地區之間分布不均勻。例如,一些地區可能因為產業結構調整和新技術投資匱乏,就業機會減少;一些地區則因為新興產業的增量投資和快速發展,就業機會增加。因此,技術進步可能引發新的就業區域結構失衡。

  四是就業的職業結構失衡。職業是勞動分工的結果,分工模式主要受技術因素影響。大量研究表明,自動化技術大量應用導致以完成日常性工作任務為主的職業類型就業機會減少,主要是中等技能就業機會減少。而低技能和高技能所對應的職業類型就業機會增加。

  五是收入差距擴大。技術進步驅動不同行業、不同地區和不同職業類型的勞動力需求增減分化,從業者收入也會同步分化。一般意義上,工資取決於勞動生產率,受勞動力供需關係的影響。技術進步較快的行業勞動生產率提高快,勞動者工資也會保持相對快速增長,勞動力供不應求的高技術技能就業崗位的工資上升更多。技術進步驅動就業結構性失衡,也導致了不同技能水平和職業領域的勞動者之間收入差距擴大。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