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3日電/據新華社報導,對外貿易是我國開放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樞紐。當前,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外部需求低迷,我國外貿如何鞏固基本盤?
開發新產品、培育新業態、運用新技術、優化市場布局……新華社記者在一線調研採訪中觀察到,新年伊始,各地區各部門、廣大外貿主體迎難而上、多措並舉,在創新求變中搶抓市場新機遇,打造競爭新優勢。
創新引領,增強綜合競爭力
1月15日,深圳港小漠國際物流港。“嘟——”隨著汽笛鳴響,比亞迪“出海船隊”首船“BYD EXPLORER NO.1”(比亞迪“開拓者1號”)舉行了首航儀式。這艘搭載了5000多輛新能源車的滾裝船,將駛往歐洲港口。
2023年,我國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
過去,服裝、家具、家電等“老三樣”大量出口,如今“新三樣”海外走俏。在這背後,我國貨物貿易的產品結構在持續變化,而產業升級的腳步始終如一。
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張威看來,通常國際市場對一些“老”產品的需求存在“天花板”。“在全球市場總體飽和的狀態下,創新尤為關鍵。”她說。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面對國際市場的風雲變幻,許多企業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力爭憑借新技術、新產品脫穎而出——
TCL推出115英寸QD-Mini LED巨幕電視等產品,海信帶來100英寸“卷曲屏”激光電視、小型超輕薄激光電視……2024年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上,中國“智造”閃亮登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