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鏡頭:清嘉慶客家古厝在新竹完整保留
http://www.CRNTT.tw   2024-01-20 00:07:09
新瓦屋至今已有218年歷史,是全台第一個客家文化保存區。(中評社 盧誠輝攝)
  中評社新竹1月20日電(記者 盧誠輝)新竹縣竹北市鄰近高鐵站附近的鬧區,有一處自清朝嘉慶年間保留至今的客家古厝聚落“新瓦屋”,至今已有218年歷史,是全台第一個客家文化保存區,現由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管理。

  新瓦屋呈坐北朝南格局,建築物整體為標準的“伙房屋”格局,包括“正身”、兩旁的“橫屋”及“天井”,屋外有曬穀場“禾埕”,禾埕外有圍牆和門樓,再外面則是稻田和水圳圍繞,前後衹有小路通往聚落外,形成一個具有防禦功能的封閉型聚落。

  新竹林姓宗親會向中評社表示,新瓦屋最早可回溯到清朝乾隆23年(1758年),由林孫檀跟隨其堂侄林先坤自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渡海台,在六張犁與堂兄林孫彰聚居,開墾當時為荒地的芒頭埔,後在清朝嘉慶10年(1805年),林孫檀之子林象賢與林象明在芒頭埔建立“忠孝堂”公廳,因建成時間較林先坤在六張犁建的公廳晚,屋瓦較新,因而稱之為“新瓦屋”,後形成新瓦屋聚落。

  新瓦屋保存最完整個的為林家祭祀公廳“忠孝堂”,是在1973年改建遷移至此,為一堂廳二橫屋加一門樓的合院建築,1905年由泥磚屋改建成紅磚屋,1973年再改建成鋼筋混泥土。而“忠孝堂”的舊址“老公廳”也在園區內,是在1805年建成,為新瓦屋聚落中第一棟泥磚屋(土埆厝)建築,後因建築老舊,在原住戶搬離後逐漸損壞倒塌。

  新瓦屋在台灣戰後居民最多的時候約有40戶共200多人,後來隨著居民逐漸離開聚落人口逐漸變少,1990年新瓦屋聚落因位於“高速鐵路新竹車站特定區”內而被徵收,後經文史工作者與當地居民奔走下,客家委員會與新竹縣政府決議將其保留,2005年客家委員會進駐新瓦屋,成為全台第一個客家文化保存區,2011年起改由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接手至今,成為舉辦藝文活動的首選場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