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通往未來的必由之路
人類究竟應該如何對待自然?這是人類不能迴避的課題。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和浙江工作期間就開始思考這個重大課題。1997年4月11日,習近平同志在福建三明將樂縣常口村調研時提出,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2003年8月8日,習近平同志指出,“只要金山銀山,不管綠水青山”,只要經濟,只重發展,不考慮環境,不考慮長遠,“吃了祖宗飯,斷了子孫路”而不自知。2005年2月23日,習近平同志強調,人類追求發展的需求和地球資源的有限供給是一對永恒的矛盾。當大多數人都要像少數富裕人那樣生活,人類文明就將崩潰。2005年5月16日,習近平同志指出,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生態環境方面欠的債遲還不如早還,早還早主動,否則沒法向後人交代。為什麼說要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你善待環境,環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環境,環境總有一天會翻臉,會毫不留情地報復你。這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因此,對於環境污染的治理,要不惜用真金白銀來還債。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縣餘村考察時明確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06年9月15日,習近平同志強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傳統發展模式中的一對“兩難”矛盾,是相互依存、對立統一的關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整個國家乃至人類的高度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重大論斷,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根本遵循,為建設美好世界指明了前進方向。
資本邏輯是生態異化的罪魁禍首。鏟除滋生生態異化的土壤——資本邏輯,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解的關鍵一步。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人致力於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促進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勞動支配資本,而不是資本支配勞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無法繞開資本,但要約束和規制資本,遏制資本消極因素的肆虐,絕不能任由資本無序擴張、野蠻生長,走到人類和自然對立面主宰人類、踐踏自然。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致力於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不以短期利益、物質利益與自然進行拙劣交易,不會重蹈西方先污染後治理的歷史覆轍,不會再度踏上人類征服自然、自然報復人類的不歸路。
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由之路。生產方式綠色轉型要求調適自然邏輯與生產邏輯之間的關係。自然邏輯是指自然本身的發展進化規律,強調人類必須服從自然界的法則,以追求生態平衡為目標,實現自然界的可持續發展。生產邏輯是指人類的經濟行為以追求資本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條件下,自然邏輯與生產邏輯之間的矛盾是尖銳對立的。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兼顧了自然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同時也滿足了人類生產擴張的需要,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由之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了系統性、綜合性的思路。中國式現代化必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促進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的空間均衡,堅持用改革的辦法破解體制機制障礙,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陳曙光(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