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4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再次強調,“要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鏈條,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應有之義,也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由之路。
南方日報發表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市政協副主席、廣州市科技局局長王桂林文章表示,中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生態土壤良好,無論是作為潛在供需主體的企業、高校院所和人才團隊的數量,還是金融資本的規模、產業體系的完整性、消費市場的體量都足以支撐一個科技成果轉化生態健康、高效、規模化地運行。然而,由於科技成果轉化主體不明確、企業參與科技成果轉化全過程不充分,導致中國科技成果有效供給和有效需求不匹配,轉化效果不理想。從供給端看,中國當前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以高校院所為主體,但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大多處於論文或實驗室驗證階段,遠未到能應用於產業的成熟階段;從需求端看,企業提出有效需求的能力和意願都有待提高,將成果轉化為商品的創業者比較缺乏,培育創業者的土壤不夠肥沃。
文章指出,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本質上是科技供給與市場需求匹配的過程,要想跨越兩者之間的鴻溝,關鍵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需求為牽引,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加快完善“創業者成長鏈、企業育成鏈、成果轉化鏈”三螺旋支撐體系,打通科技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演化路徑,推動科技成果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一是完善創業者成長鏈,培育一批勇於創新、敢於冒險的創業人才,孕育一批科技成果轉化踐行者。科技創業是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的最直接途徑,矽穀之所以被奉為“創新創業聖地”,正是無數科技人員和大學畢業生,通過創辦新企業、催生新產業,推動科技成果完成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演化。要加快完善創業者到企業主再到企業家的成長鏈條,推動“科教融合”,構建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體系,支持重點高校與龍頭企業建立協同育人機制,從源頭做好創業者培養。提升國家級孵化器、大學科技園、未來產業科技園建設水平,為創業者提供“一站式”創業服務。推廣李澤湘的“科創學院”“導師+學生”創業模式,讓潛藏在高校院所的一流科技成果,通過科技人員和大學生創業等途徑實施轉化。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建立穩定公平的法治環境,以法治的確定性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鼓勵創業者敢闖、敢投、敢擔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