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0日電/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關於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會議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本上依賴於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要毫不動搖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在高水平保護上下更大功夫,守住管住生態紅線,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這為我們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將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高水平保護作為著力點,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厚植綠色底色、塑造動能優勢,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才能更好助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光明日報發表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後、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亓子龍文章認為,保護好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是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也是守護好中華文明搖籃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長江沿江省(市)調研,圍繞長江經濟帶發展這一區域重大戰略,主持召開了多次座談會。從“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到“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新路子”,再到“要加強協同聯動,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種生態要素的協同治理,推動上中下游地區的互動協作,增強各項舉措的關聯性和耦合性”……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長江經濟帶的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耦合發展交出亮眼成績單,高品質生態環境正日益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地區生產總值達27.59萬億元,在全國占比46.8%,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環正在形成。
文章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本上依賴於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以來,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取得戰略性成效,良好的生態環境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和保障。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當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正處於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必須在高水平保護上下更大功夫,不斷強化高水平保護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為長江經濟帶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發展提供重要助力,推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一是守牢生態紅線。基於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連通性,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嚴格執行准入清單,對劃定的生態空間做到心中有數,優先保護、嚴格保護,以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壓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的剛性責任。二是加強綜合治理。著眼生態系統整體性和長江流域系統性,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持續強化重點領域污染治理,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扎實推進大氣和土壤污染防治,補齊治理短板,更加注重前端控污和源頭降污,堅決不搞亂開發、低水平開發、粗放開發、破壞性開發。三是加快綠色轉型。以科技創新為引領,聚焦產業生態化與生態產業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積極發展綠色技術、綠色產品,形成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產業結構和體系,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後勁。四是完善分類施策。鞏固“十年禁漁”成果,防範“化工圍江、污染繞城”問題。支持生態優勢地區做好生態利用文章,把生態財富轉化為經濟財富。完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激發全流域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凝聚建設長江流域生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的強大合力。
文章表示,長江經濟帶因長江而生、因長江而興,保護長江是生態課題,更是發展課題。未來,當始終保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定力,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樹立長遠思維,在高水平保護上下更大功夫,做到久久為功、常抓不懈,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更好支撐和服務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
|